小胡子鄭昇聽高順絲毫沒有怪罪他的意思,反而用了商量這一說法,立馬嘚瑟起來:“好嘞,我這就把他給您找來。”
“這倆人能相信嗎?”蘇布冬擔心事情人一多在羅剎人那露怯。
高順卻笑道:“這兩人若是用好了,我們這一路能省不少事。”高順當著陳玄策和蘇布冬點破了這鄭昇的跟腳,卻原來是解放前“騙子門”的傳人。
這各門各派,對外稱呼為了好聽,一般稱自己是“生意人”,又叫吃“張口飯”的。但是江湖人稱江湖人,卻稱為“老合”。騙術門的老合們,有兩個人為一伙的,亦有四五個人為一伙的,更有十幾人、幾十個人的。鄭昇這一門,又是為風、馬、雁、雀的“雁尾兒”門,是以專使詐術騙取金錢財寶為目標的一幫‘老合'.‘‘雁'字門不同于其它各門的地方,是門里必須有高智謀的人才參與其中,專門搞設置騙局的層層謀劃.行里人管這種人叫‘撥眼'.象商之姜尚,西漢之張良,三國之孔明,隋唐之魏徵、房玄齡、徐茂功,水滸之吳用、公孫勝,明之劉伯溫,大清之紀筠等等人物,因此行起事來嚴謹。另外,‘雁尾子'行里‘掌穴的'(領頭人)這個人才也是極不容易得的。第一要相貌好,第二要談吐好,第三要博學多才,還要對于政界的人事全要了如指掌。其次,他的‘伙計'亦得受過相當的訓練,一要有專管探聽政界各種消息的,二要有隨著掌穴當‘展點'的(當仆人)‘雁尾子'這行當在江湖中是做大生意的。
所以這鄭昇剛才過來不過先來踩點,探聽點口風。劉宇再過來,以對羅剎權貴的了解,指點江山,告訴蘇布冬與我羅剎人做生意的種種訣竅之類,再透露他在羅剎有極大的勢力罩著,只要將貨給他,兩人二一添作五對半分收益。待火車到了羅剎,就真有他找好的羅剎國的托來視察一番,證實劉宇口中的話所言不假,進一步坐實他認識權貴這番話,將兩車皮貨物交給他,再然后,人財兩失的蘇布冬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蘇布冬聽著這騙子招數雖然說破后簡單,可實際操作起來需要多大的心理素質!不由感嘆江湖上門道太多,防不勝防。
過了一會,劉宇和鄭昇都來了,高順和蘇布冬皆以春典報了自己來歷,劉宇苦笑道:“倒是撞在槍口上了,在下劉宇。”劉宇這面如白玉!星眉朗目,用時興的話說就是長得濃眉大眼,一看就是正面角色。蘇布冬這才知道當初蕭二爺所說人不可貌相一言為何,鼠有鼠道,人有人道。
陳玄策和蘇布冬不再說話,這里面門道高順比他們都清楚,高順說了幾句話:“你們是知道我脾氣的,拉你們入伙,是因為我現在缺人,否則不會讓天上掉餡餅的事砸中你倆。給句痛快話,做不做,不做現在就出去。”話落,把兩人鎮住了。
兩個人一咬牙,說道:“做!”
這事算是這么定了。
等他們倆走后,蘇布冬又問高順:“他們到底有什么用?”
高順笑道:“羅剎的形勢,他們比我們清楚。羅剎的那些高官,他們能叫上名。羅剎的買賣,他們能帶路。理由夠不?”
蘇布冬點頭道:“足夠了。”
高順說道:“何況這倆人我熟,心眼都不壞,要不是為了生活,也不會干那缺德的買賣。”
陳玄策說道:“這兩人面相并非奸惡,但有點滑頭,是騙子門待久了的習慣,所以你總是會想他們那句話是真,那句話是假。”
“那你的意思是?”
“與人交,不可全拋一片真心。”陳玄策說道。“但是對于他們,你卻要誠心換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