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布冬:首先說演員你必須要內行,舉個例子來說,北京京劇院唱京劇的,連跑龍套的都是在戲校學了七年
范明:那沒有七年跑不了龍套。
蘇布冬:畢業之后他才能跑龍套。
范明:這不假。
蘇布冬:你去唱當間兒唱主角兒,拉幕的那個也是從戲校學出來的。
范明:對。
蘇布冬:如果說今天,京城京劇院沒有人了,重新的招人,從社會上招了一批各單位下來的,充實到京劇院去,那么所有人都會認為,啊,這幫人不是唱戲的,他沒學過。
范明:對。
蘇布冬:可是對相聲,大家就把這一點忽略了,其實相聲啊,更注重基本功。
范明:哦。
蘇布冬:應該是從七八歲開始學,學到十**歲出了徒,跟著師傅在臺上摸爬滾打,二十幾歲,逐漸的找經驗,到三十來歲,成熟期。要有這么一個過程,可是,中國相聲界百分之九十五的相聲演員,在二十五歲之前都是從事別的工作的,沒有學過相聲。
范明:對。
蘇布冬:可是這個很簡單,我們曾經統計過,我們有一單子,但是因為傷人太重不能念,我們算了算啊,我們算了算,廚子居多,飲食業的多。
范明:對,各單位食堂的。
蘇布冬:廚子,面二的,炒菜的,清真館兒的,這最多,完事各種工廠的多,房管站的,有瓦匠,有交通警,太多了,三百六十行,哪行都有。
范明:恩。
蘇布冬:都是那行混不下去,轉到我們這行來的,你琢磨他好的了么,好的了么。
范明:這行門檻兒太低。
…………………………
底下一幫人,大多是蘇布冬所說的出身三百六十行的,心想這貨說話太陰損了些。紛紛放下手中的筷子,想看這貨還能說出什么驚世駭俗的話。
蘇布冬:另外來說,很多演員很多笑星,沒等學會他就紅了,你知道么?
范明:紅的太早。
蘇布冬:你扭頭兒讓他再學,他下不了這心了,已經是藝術家了。
范明:對。
蘇布冬:更多的原因是我們相聲界內部的問題。
范明:什么問題?
蘇布冬:首先說啊,有人說了,拋棄傳統相聲,這就值左右開弓一千四百個大嘴巴,真的,有相聲大腕兒說過,我們寧可要不完善的新,也不要完善的舊,這是糊涂,無知者無畏!
范明:啊
蘇布冬:由打清末到現在一百多年,這么多老先生,把中國語言里邊能夠構成包袱笑料的技巧都提煉出來擺在這兒了,你無論說什么笑話兒,這里邊能給你找出來,你用的是這個方法,你用的是這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