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和馮磊這天找了過來,不廣是因為蘇布冬拜托他們12月31日跨年夜找明星來參演節目,更因為金花獎頒獎就在這周。
兩個人來,拿著官方邀請函。一共給了5張,除了導演、編劇和兩個主演外還多了一張。于是兩個人就商量一起來邀請蘇布冬參加一下。畢竟如果沒有蘇布冬就沒有這部戲。
蘇布冬爽快答應了,他還沒有參加過這種頒獎禮,不知道國內的是怎么個套路和流程。他笑著問兩人:“有沒有信心獲獎?”
關于這個問題,兩個人給出的答案出奇的一致:“今年國內的獎不好拿,我們這部電影,業界也并不看好。”
蘇布冬眉頭輕輕一皺,但是隨即舒展開,問道:“我們到現在,票房都已經快破一億了,這還不被看好?”
王岳解釋道:“布冬,我們拍的電影在學院派看來更像是一個土豪閑的沒事投拍了一個玩票興致的電影,即便這部電影的主演是曉晴和姜文遠,但是導演是誰?編劇是誰?他們倆有什么資歷,有什么資格獲獎?”
“這么說王大作家是不想拿獎了?”蘇布冬扔給王岳和馮磊煙,讓他們自便。
王岳掏出一個zippo,打火機“啪”的一聲給點著煙。
蘇布冬看這玩意眼熱,這打火機是米國產的,也就王岳有這門路能在國內弄到這玩意,自己去國外就沒想著買個Zippo回來。
王岳說道:“我哪里是不想獲獎,我們這個成績雖然很亮眼,但是并不能說明這電影是獲獎電影。”
蘇布冬奇了:“我們票房高,說明受到歡迎,咋可能不拿獎?”
馮磊苦笑道:“布冬,你還沒明白嗎?王岳的意思是我和他都不是‘圈里’人,這獎一般都是給有影響力的大導演、大編劇,說他們編的劇導的劇更有思想性、藝術性和時代性。”
蘇布冬樂了:“合著我們拍電影是自語自樂是嗎?”
“大概齊就是這個意思。”王岳說道。
“那既然你們預判獲不了獎,這頒獎典禮我們還去參加個什么勁?”蘇布冬納悶道。
“看過水滸吧?這就是個投名狀,我們去參加,說明我們也是‘主流’的。”王岳說道。
“我們被‘主流’認可?你們倆沒毛病吧?我們需要這‘主流’認可嗎?”蘇布冬無語道。這也怨不得他們倆,在體制內生活久了,一切都向著所謂的‘主流’。這點蘇布冬很不喜歡。
什么是‘主流’?承認別人是主流,就等于說自己是非主流。蘇布冬覺得有必要扭轉這兩位的觀念。
“我們當時拍電影的初心是什么?是不是有兩個?一個是拿國外的大獎。二是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蘇布冬說道。“現在這個初心我們完成了一半,那就是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票房可以為我們證明,對不對?”
“話說回來,什么又是主流電影?主流電影在我看來,是能夠反映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及觀念的電影,它是華夏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結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并支持著主流意識形態的持久和穩固。我們拍的電影不能反應主流意識形態和觀念嗎?不是這樣的,你們要扭轉我們不如別人的觀念。現在是他們不如我們,你們誰見過華夏電影,或者亞洲電影由好萊塢團隊過來輔拍的?看你們自卑成這樣,以為去參加個頒獎禮就是進主流了,就能被別人認同了?不是這樣的,他們只會笑話你,說在他們的話語體系里,我說你是垃圾你就是垃圾,說你這片子拍的一文不值就一文不值。你覺得我們的電影會因為他們的評論而少半點價值嗎?不會的,所以我都替你們臊得慌。”蘇布冬沒有批評他們倆。只是將一些道理讓他們聽的更明白。
“那你的意思是這頒獎禮咱們就不去了?”王岳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