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沒有任何跟任天堂的決裂的跡象,但是任天堂掌握著戰龍的命脈。
戰龍只是負責游戲的制作,但是壓制游戲卡帶、發行游戲都掌握在任天堂手中。
游戲制作商當然也可以自己發行游戲,但是戰龍苦于沒有自己的鋪貨路線和物流、廣告合作體系。這幾項鋪開非常燒錢。假如跟任系有什么齬齟,有自己獨立的發行體系,可以跳出任系的圈子,跟世嘉玩或者跟索尼玩。
所以現在不鋪開,以后就要花費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錢。雖然在東瀛,戰龍已經開始跟一些便利店和電玩店合作,有了初步的發行渠道,但從長遠來看,蘇布冬想要把“游擊隊”改編成“正規軍”。
說到底,還是戰龍的底蘊太少。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蘇布冬早就打算在發行這塊獨立出來單干。
所以這次邀請賽他的謀劃并不僅僅是邀請賽,而是要借此打造一個戰龍發行體系。
畢竟邀請賽的預選不可能都是高大上的場地,更多的可能是在游戲機廳中或者商場中。
所以他要搞一個“授權制”,并且分為及各類別。
專營店:這個戰龍自己投資建設。
指定店:制定經銷商。也就是給予授權,這個“授權”每三年審核一次,完成相應額度,給予一定獎勵。這種指定店以“體驗營銷”向玩家提供完善的產品服務體驗,是購物終端。
門店和家電連鎖店:類似于超市、便利店和沃爾瑪那樣的商場。
除了第一種,后兩種都是要給這些店鋪一定利潤空間的。蘇布冬并不擔心這個利潤,自己想要吃得好,就要讓人家有利可圖。
就在馮磊他們走后不久,楚行云來了電話:“老大,東瀛那邊傳來消息,說高達游戲改編權可以賣給我們,每部動畫5千萬日元,使用期限5年。”
這次蘇布冬想做的機戰游戲,是戰棋類游戲。這也是他童年的最愛。而他想買版權的動畫其實就那么幾部:《機動戰士高達》《Z高達》《ZZ高達》《高達F91》《大魔神》系列、《蓋塔》系列。這些機器人動畫大多集中在兩家動畫公司手中:東映和Sunrise,所以做這款游戲只用跟東映和sunrise談版權就行了。
他還是延續了自己之前的策略:占品牌。
機戰到了PS4末期,銷售量不過幾十萬,都是情懷粉買單。
作為粉絲,有什么比親自制作始祖機戰更令人興奮的事呢?
何況蘇布冬也不是只想做機戰這一款戰棋游戲。火焰紋章、炎龍騎士團、天使帝國、超時空英雄傳說、風色幻想、幻世錄都是一時之選。更別提還有《戰龍三國志》《金庸群俠傳》珠玉在前。
在游戲文藝復興時代,打造屬于SLG的盛世,是蘇布冬最想干的事。
2000年之后,由于SLG并不適合網絡化發展,被逐漸邊緣化,但是在2000年之前,SLG作為游戲的一大分類,可是養活了不少游戲公司——比如三國志系列、文明系列。
作為殺時間和殺腦細胞的游戲,SLG更凸顯的是其策略性。
所以蘇布冬想要做的,就是打造屬于戰龍的SLG巔峰作品系列。
以后有人一提到戰棋,就不由得會想起戰龍。
就像后世提起機戰就讓人想到萬代南宮夢,提起櫻花大戰就讓人想起世嘉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