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們一生游牧縱馬,體質上雖說依舊屬于宛如野獸般瘋狂強壯的蠻族,可到底要比布拉卡頓的死宅魔法師們強得多……可這依舊不足以令其正面擋住蠻族的狂攻猛打。
而魔法師們就算有心傳授游牧民們知識,可他們貧瘠、低劣的學識水平甚至就和當今鄉野間的農夫差不多,搞不好甚至其通識知識還不及現如今那些大字都不識幾個的農夫,這可就真是急壞了正面戰場上屢屢受挫的魔法師們了~
不得已,魔法師們只得將當時他們正在嘗試的一項“新技術”拿出來武裝這支來自大平原上的生力軍,而至于“新技術”的負面影響什么的……
那和坐鎮后方的魔法師老爺們又有什么關系?
而這其中的“新技術”,便是如今的所謂“魔印技術”了!
凡俗生物掌握魔法偉力,有一個學習、理解而后一點點、一點點開始逐漸感受、捕捉、收納的過程,也就是魔法學徒們理解何謂“魔力”,然后感受到魔力,再一點點增加自身魔力的過程。
學習上有要求,感受上需要時間,累積就更是吃時間、資源和天賦了~
這一難題甚至直到今日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也導致了正經合格的魔法師不足千里挑一的比例,而“可堪一戰”的魔法師就更是萬中無一的稀世人才了!
可當時布拉卡頓魔法帝國的魔法師們統御山河千萬、麾下奴隸無數,他們就想到了——既然個體“主動”掌握魔法力量如此艱難……那么反過來讓魔法元素主動“侵蝕”個體,進而令個體具備魔法力量有沒有可能呢?
這一魔法研究的靈感來源于魔法師們對于魔獸類生物的觀察和解剖發現,而當時最成熟的技術便是“魔印劍術”了——以游牧民們強悍的**基礎和對于武技的掌握,為他們特意鑄造一批“特殊”的魔法武器——其形制主要為“劍”,而后甚至成為了當時游牧民手中最強悍的集群軍事力量——魔印騎士!
是的,在當時的游牧民群體中,由于可戰者幾乎人人騎馬,所以壓根就沒有什么“劍士”職業存在的必要,大家統統都是“騎士”(只是稱呼,并不對等如今的六階【騎士】)~
而一旦掌握了“魔印劍術”,那自然而然就是最強的“魔印騎士”了!
“魔印之劍”的特點是,鑲嵌標準化魔晶,以魔晶的魔力啟動鑄造時就銘刻在劍身上的魔法陣,而魔法陣的效果必然有一個“聚魔法陣”以源源不斷的吸收魔力。
而為了讓“魔印騎士”獲得爆炸般的實力提升,當時的“聚魔法陣”都是極效的,吸收過來的游散魔力非但能夠支撐聚魔法陣不斷發揮作用,甚至能反向侵蝕“魔印騎士”本身。
而接觸到魔力后,憑著那源源不斷的魔力鏈接,“魔印騎士”們也不需要去細致學習如果掌控這些龐大的富余魔力,只需要近乎本能的宣泄出去就行了,因為“魔印之劍”上除了魔晶、聚魔法陣外,最重要的第三環節,也是最后的環節,便是多余刻印出來的魔法激發陣法了。
根據“魔印之劍”的品質,多余的魔法陣從單一到復數不等,總之就是鑄造的魔印之劍品質越高、承受力越強,就能銘刻越多的法陣。
如此一來,等于游牧民中一下子就爆炸般多出來一大批的“魔法騎士”,甚至魔力的反向侵蝕在戰斗中還能令其一定程度上狂化,激發好戰性,同時催發**力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