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點多,張淑終于回到了公司。
“阿鐘吃了沒?”張淑也是覺得自己讓陳鐘等的時間有點長,有些不好意思,所以想請陳鐘吃完飯。
“還沒,怎么啦?”
“一起吃完飯吧。”
于是,二人就來到了三樓的飯店。
“其實你給我的這四首歌,對于《聽海》《如果你也聽說》還有《沒離開過》我都能很好的領悟歌曲的內在含義,就是那一首《起風了》有些把握不住。”張淑對陳鐘說到。
“哦?怎么說?”陳鐘嘗了一口酸菜魚,感覺味道還不錯。
“之前錄過的兩首歌在我看來是非常標準形式的情歌,而《沒離開過》在這四首歌之中,無疑是最考驗唱功的。”張淑開始對陳鐘“訴苦”,最近一段時間她幾乎把專輯的全部心思全都放在這幾首歌上。
陳鐘也點了點頭,因為《沒離開過》這首歌的原曲是席琳·迪翁演唱的英文歌曲《Isurrender》,這首歌的曲子從結構上來說可以說是層次鮮明,抑揚頓挫、轉折起伏、慷慨激昂在這首歌里都有體現。
《Isurrender》這首歌可以說是情緒最熾烈的一首情歌,在前世,幾乎所有的米國選秀節目都會有參賽者選擇這首歌作為參賽曲目。
中文版歌詞的填寫者樓南蔚曾經感覺這首歌的情緒飽滿到已經裝不下了,甚至幾乎已經停擺了對于這首歌的填詞。只不過,當樓女士靈感突來的時候,她只用了兩天就完成了中文填詞。
中文版的填詞與英文版的原詞來講,在某種層次上有著一種回應的感覺,原版的歌詞體現了人對于愛情不惜放棄一切,而放棄一切就代表著對愛投降。
但中文版的歌詞體現的是一種更加堅定的態度,可能愛情在某一時間離你而去,但它終將會回到每一個人的身邊,歌詞的最后則體現出了希望,美好應該是人類一直追求的事物,它永遠都不會消失。
這首歌對于張淑來講,同樣令她感動,她很快的就理解到歌曲中蘊含著的飽滿的希望,她也知道自己不能因為感情上的失敗就徹底沉淪下去,畢竟她才三十歲,她還有很漫長的未來重新找回屬于自己的幸福。
陳鐘聽著張淑給她講述她對于這首歌的感悟,也是一直在點頭表示同意,說句實在話,他自己對于這首歌也沒有張淑這樣深刻的領悟,所以,他并不需要發表自己的意見。
就像張淑之前和他說過的,這三首歌她理解的都沒有問題,但是對于最后一首《起風了》,她有些拿不準感覺。
《起風了》的原曲是RB歌手高橋優演唱的歌曲《ヤキモチ(吃醋)》,原曲作為陳鐘非常喜歡的《深夜食堂》第三季的片尾曲,描述了一位連愛人吃醋模樣都無比喜歡的癡情人。
但是作為這首歌的中文填詞版,雖然也與愛情有所關聯,但更深層次的,則是對于人生的感悟,也就是在人的一生中,除了愛情,還有更加廣闊意義等著人們去追尋,愛情,更多的是一種介質。
就像歌詞中所說的“我曾難自拔于世界之大,也沉溺于其中夢話,不得真假、不做掙扎、不懼笑話。”
陳鐘自己對于這首歌也是朦朦朧朧的感覺,他只能通過聽張淑反復唱這首歌才能找到真正有感覺的那一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