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在寫歌的時候,為什么沒有用華語去作詞呢?”郭強有些不能理解,雖然這首歌的英文歌詞在他聽來就是渾然天成,但這個世界畢竟和陳鐘曾經的世界不一樣,華夏崛起的要早幾十年,所以在這個世界上,華夏本身就是兩極之一,沒有必要大肆的引入外來的文化,包括語言也是如此。雖然英語還是這個世界的通用語言,但華語在世界上也是有著更重要的地位。
“郭導你應該知道的,我們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往往是靈感來到了哪里就會創作到哪里,”陳鐘開始了自己的表演,“當時我正在看一部電影,是好萊塢的一部關于生命的意義的電影,名字叫做《如果有來生》,不知郭導看過沒有?”
“斯帕萊諾在1987年拍攝的電影,當年也是憑借這部電影獲得了好萊塢最佳導演。”提到電影,陳鐘自然是難不到郭強,然后,郭強繼續解釋:“這部電影描述的是一位患有癌癥的病人,在人生最后一個月的時間內做出的一系列驚人的舉動。”
“沒錯,”陳鐘也確實看了這部電影,因為他為了迅速了解這個世界的文化發展,把電影評分網站上排名從高到低的一百部電影都抽空看了,“我在電影中感受到了弗萊迪對于生命的那種熱愛,雖然他自己也知道死亡是必然降臨的事情,但是他對生活的眷戀也確實感動了我。
而在電影中,弗萊迪和瑪麗最后一段愛情在我看來也正是生命的寫照,這段愛情并沒有因為弗萊迪時日無多而銷聲匿跡,反而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將雙方的愛意充分勃發。在電影中,弗萊迪躺在病床上,對瑪麗說的那句‘?Iwasborntoloveyou’正是我這首歌的靈感來源。
所以,我也是選擇了用英文來做這首歌,因為我覺得只有用這種直白的英文,才能更好的展現出弗萊迪對于生命的那種熱愛。”
聽到陳鐘講述自己的創作經歷,郭強也是深信不疑,因為這部電影對于他也有很大的影響,包括現在這一部《如果愛》,又何嘗不是在斯帕萊諾的影響下誕生的作品呢?
雖然這兩部電影發生的背景、人物以及時間都不一樣,但是他們所想表達的,也都是希望人們可以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為了自己的幸福去勇敢追逐的精神。
這也是他在聽到陳鐘這首歌的時候,立刻就愛上這首歌的直接原因。
“我明白你的意思,”郭強對陳鐘點了點頭,“這樣吧,我會和其他的制片人商議一下,看看能否讓這首歌作為電影的主題曲,如果不行的話,我們就作為插曲,然后我也會把這首歌當做電影的宣傳曲,你覺得如何?”
既然導演都表達了他對這首歌的喜愛,那陳鐘又有什么說的呢:“沒問題,能有這次機會為郭導的電影作一首插曲,也是我的榮幸。”
“話又說回來,陳鐘你現在是在參加《華夏新說唱》這檔節目吧?”郭強又發問了,這個問題在陳鐘聽起來好像有一點不對勁。
“是啊,怎么了?”
“那這首歌是你親自唱還是誰來?”
果然,陳鐘之前比較擔心的事情發生了,那就是他選擇了參加《新說唱》這個節目出道,而且表現的還非常不錯,一方面固然可以讓他迅速打響自己的名氣,累積大量的嘻哈粉絲;另一方面卻也很容易造成現在這種情況,那就是他會被“嘻哈歌手”這個身份所套牢。
畢竟,大家對你的印象太深刻了,你很難扭轉這個局面,而且,公司一旦感受到歌迷們的反饋,也會想辦法讓你繼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畢竟在他們看來,你已經有了一個非常好的開始,那為什么不繼續經營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