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龍崗,某城中村。
熙攘的巷道,在這樣的城中村里,狹窄的小巷道,是一些小商販的樂園。
往地上鋪一張塑料膠紙,擺上一些新鮮的蔬菜,吆喝著,張羅著,向路過的行人招呼著,那些都是本地自家種的新鮮菜!
也有擺上一張案板桌子,往桌子上橫著將半頭豬切割成一塊、一塊,或精瘦肉,或五花肉,或肋排,或大骨,或豬腿,就是常見的豬肉攤。
像深市這樣繁華的一線城市,可能很多人印象中,都是歸整的菜市場,都是類似于沃爾瑪那樣大超市。
然而,不知多少類似于這樣的城中村,人們過著卻仍是粗放式的小本營生。
一個菜攤子、一個豬肉攤,指不定,就是一家人的營生。
還別小瞧這些小攤子,誤以為他們是低收入底層人群,當然,也有一部分的確收入不高。
有些單單做炒飯、炸土豆條的小攤子,像什么大學周邊的,人流量大的地方。
他們可都是一群隱性的收入不菲的群體,有人一年可以賺一兩百萬。
真正貧窮的人,說不定是那些出入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寫字樓、每天穿著西裝革履、光鮮亮麗的形象上班族。
紀學鋒每次經過這一條悠長的小巷,總是這樣想著,人的貧窮,到底是如何定義的?
是出身卑微?是出身官宦?是平民?是富二代?是富二代?
是口袋里有多少錢?是銀行卡里有多少存款?
不是!
在他看來,都不是!
是態度,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
有人富甲一方,存款看起來像手機號碼似的,住在高檔的小區,住在別墅群里,但是活得一點也不開心,那么他算貧窮,還是富有呢?
而有人,哪怕行乞,卻過得像神仙般的日子,他貧窮嗎?
盡管現在社會下,很多行乞,是博取別人的憐憫之心,他們把行乞當成是一種職業,賺著大把、大把的錢財,日子過得卻比任何人都舒服。
紀學鋒搖了搖頭,自己這是怎么了?怎么會突然會想著這些問題呢?
對于他自己,若是收入不能徹底從根本上改變他生活本質,那就是貧窮。
活在深市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都市里,縱然收入一天一萬,一年也才365萬!
365萬能干什么?在市中心能買得起一套房嗎?
不能!
可能有人會覺得,可以在郊區買,不一定住在市中心。
真是這樣嗎?
很多人拼死累活,賺夠了首付,立馬申請貸款,買一套房。
然后,一輩子做房奴,每個月都要償還高額的房貸。
這樣的日子快樂嗎?
房貸200萬,分30年還,利息大于200萬了吧?相當于總共要還400多萬!
有人會說,貨幣貶值,30年后的200萬,還是200萬嗎?
資本家不編織一些騙鬼的謊話,高舉著固定資產保值、增值的幌子,又如何讓一群傻子削尖腦袋往他們的套子里鉆呢?
有人也會說,住房是剛需!
是,正因為剛需,所以,資本家才牢牢抓住了大眾的心理,房價就這么被炒作翻了一番又一番,然而,人們還是不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