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當初在洛城見到那個楊皓,現在渾身上下更多的是洋溢著自信,煥發著光彩。
整個人精神氣都不一樣了。
確實不一樣了。
“是,我以前很自卑,直到遇到了殿下,他不介意我的一切。”楊皓感激道。“少時我也身懷大志,想成就一番大業,想光耀門楣……每每讀書,越發羨慕
(本章未完,請翻頁)
圣賢之道,想學得治國理政之能。可是,小時候家里窮,沒辦法,于是這些我都放棄了,我突然明白了這些都不足以讓我溫飽,讓我家人衣食無憂。我去客棧幫工,明白了唯有自身努力,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方能得到一切。”
“后來適逢邊境交戰,我于后方販賣草藥入軍營,才掙到第一筆錢。我沒忘兒時的夢想,捧起書本。可是那時候,商賈末流,不得科舉。我輾轉各縣,請求入幕,卻遭人恥笑,連幕僚都當不上,我只得收起書本繼續行商,積攢本錢。我在國都遇到一位大人物,他很賞識我,和我合伙做生意。當時我們投了一個藝館,因為他的緣故常有王公子弟過來斗雞走狗戲玩蟋蟀。可是第一個月,我們虧了好多,我便去找他,責問是不是在坑騙我的。我至今記得他的神情,波瀾不驚,我后來常在殿下身上看到。他就把錢悉數退回給我,我認真想了很久很久,我不要了,又投了兩千兩下去,這便是信任了。”
“那位大人物就很高興,跟我說做生意有短利和長益,短利是小利,長益卻是大益。他又教了我許多東西,如師如父一般待我,可惜啊,他去的早。”
“我再見到一個賞識我信任我的人就是殿下了,士為知己者死,自那天之后我再捧起書本,看的策論。一介商販,我若說我慕叔旦管仲之名,想效仿于此,天下人都會笑話我的。但殿下一定會信任我的,他懂我,這便是值得我誓死追隨了。”
忠伯有些震撼,想起那天傍晚過來,然后便靜靜的等待那個身影。
靜靜的等了幾個時辰,那個時候也是無比的堅定啊。
“忠伯,第一次見到殿下我也明白他沒有框扶天下之志,盡管我們都想他這么做。不過雖是如此,還是想為他做些什么啊。”楊皓認真的說道。“我這些天在甫城結識達官貴人,送財送禮,是以殿下隨從的身份,為他營勢。”
“殿下他知道嗎?”忠伯連忙問道。
“知道的,殿下也無所謂。”楊皓嘆了口氣,盡管他們兩人如此盡力推動可是王川就是無動于衷。“但是很多人都明白,歸根到底還是要看禹主的態度。殿下在甫城只是一個過客?還是能夠得到禹國的支持,這都在禹主身上了。我所做的一切可有可無,影響不了大局。”
忠伯啞然了,雖然知道是這樣,可對方還是去做了。
“禹主到底怎么想我也還沒想明白,估計這也是禹國朝野都很關注的問題,明明那日他贈了皇冠于殿下,一是為了挑動殿下兄弟還有父子之情吧,也許民眾都會覺得禹主要支持殿下了,以龍冠明志。”楊皓為難道。“但又不像,亦或只是單純捧殺而已!”
“楊公子,那你覺得殿下怎么想?”忠伯問他。“那日你與殿下相談甚歡,你是懂他的,與之交心。估計你能知道殿下所想吧。”
這也是忠伯一直有些愧疚的地方,自己腦子笨從來沒有幫到什么。
有時候王川讓他去做一件事情,他也總覺得有深意,但又不想打擾王川,就自己冥思苦想。
很多時候想的頭發都掉了。
有時候王川發現,也只好給他解釋一番。
但楊皓就好多了,他能明白王川的想法。
尤其從當初那道卦,從潛龍勿用開始,一直都是懂的。
“我覺得,殿下是在等什么,或者說禹主也在等著什么契機。”楊皓手指輕點了點腦袋。“殿下那日代禹國出戰,又獻詩于皇后公主,而且禹國百姓都知道了他們公主與殿下交情不淺。其小勢已成,但缺大勢,缺的真正能讓禹國以舉國之力支持殿下的大勢。”
“孫子兵法·勢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楊皓解釋道。“從當初謀劃離開洛城,我想這一路便是如此了。”
忠伯聽著有點懵,不過反正就是很厲害的樣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