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樣的話,星際殖民計劃就可以改變一下進度了。”自然選擇號上,承影摸著下巴,看著月球基地發來的實驗報告,陷入沉思。
自然選擇號的確是要去一趟火星的,就算星際傳送技術可以實現,也不能沒有星際戰艦,這是兩條科技樹,不可以瘸腿的。
但這樣的話,星際殖民的腳步就可以加快了,星系外環的土星,木星上,都存在著大量的適合作為聚變材料的氣體,小行星帶則可以為未來的太空建設提供大量的重元素材料。
“準備帶有空間坐標的原子吧!”承影已經決定好,同時開發靠近太陽的六顆行星以及小行星帶了。
太陽系內,原子只需要最多幾天時間,就可以抵達既定目標,星際殖民將在短時間內展開,至于四光年外的比鄰星,也有數顆原子以光速朝著那邊飛去,那里將成為未來的戰略大后方。
新技術的出現,導致的一個比較尷尬的情況就是,承影先跟著原子抵達了火星,飛船卻還在茫茫的星際空間中緩慢跋涉。
只是前往火星,飛船不可能吧自己加速到十分之一光速那種夸張的速度,那樣的話,根本來不及減速,就已經沖出火星軌道了。
與其說太空航行像是飛機,不如說像是炮彈,加速之后,航行的軌跡就只能做出微調了。別說銳角轉向,就算是拐個彎都很難做到。
因此,被加速器發射出的原子,提前了飛船半年,就抵達了火星,承影掐著時間,趕在原子路過火星的瞬間,傳送了過去。
這無疑是有誤差的,光速狀態下,一秒鐘的誤差就是三十萬公里,誤差個十幾秒,想要飛過去就得飛上好一會兒。
好在計算的誤差并不算夸張,承影在距離火星二百多萬公里的位置出現,能夠勉強看清火星那暗紅色的大地。
二百多萬公里,駕駛微型飛船其實也用不了太長時間,承影一腳油門下去,兩天時間就飛到了,火星表面和上輩子太陽系的火星還是有所不同的。
表面有明顯的湖泊痕跡,大氣層也相對厚實,只不過地殼運動比較劇烈,導致火星表面有一條證明的大裂谷,深度恐怕有數萬米,谷底有大量液態水,也許這里是存在生命的,但從火星表面的狀況來看,存在智慧生物的可能性很小。
火星地表并沒有被改造過,微型飛船選擇了一個接近火星赤道的位置降落。
“檢測氧氣濃度。”承影對飛船Ai下達命令。
【】
求收藏,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