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難道他們的所有城市都分布在軟流層的表面嗎?應該是均勻分布在整個界層之間的才對呀?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是背井離鄉去開荒,而是被迫遷徙到其他城市,難道這樣也會發生特別激烈的抵抗嗎?”
亞克嘆了口氣:“你依舊還是將他們當做了野生動物,就算是野生動物也不會隨機的均勻分布在一片自然區域中,他們也會挑選更加適合自己生存的區域。
動物如此,更何況智慧生物呢?他們的生存也和我們一樣復雜,我們需要喝水,需要食物,需要平坦的土地進行開墾,需要險要的地形進行防守,需要暢通的道路進行交通,一座城市的建立要考慮諸多的因素。
雖然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和我們并不盡相同,但并不會少太多,他們需要洋流一般的巖漿進行快速遷徙,就如同我們需要河流。他們需要食物補充自己的能量所需,他們也同樣需一些巖漿中較為稀有的礦物元素,就像是我們需要吃鹽一樣。
而這些因素中恰好有一點導致了他們必須要在接近軟流層表面的位置,建立他們的城市。那就是食物來源。
你要明白,在地下的世界中,是沒有陽光的,因此他們無法通過光合作用等方式,合成他們身體的成分和能量代謝所需的能源。
在這里種植是沒有意義的,他們也沒有明確的植物和動物的劃分,因為在這里能夠獲取能量的唯一方式。就是通過這里的熱。
但你應該明白熱力學第二定律,熱量不會自發的從低溫物體轉移到高溫物體,同樣的,也不可能從單一熱源中,吸收熱量并將其完全轉化為功,也就是第二類永動機是不存在的。
有了這個理論為前提,你能明白,就算這里的巖漿在炙熱,沒有溫差的話。這里的生物也很難將巖漿所蘊含的能量轉化為他們運動所需的能量。
因此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的推斷出,軟流層中,必定是具有較大溫差的地區,才會孕育出相對繁盛的生物類群。
毫無疑問。這個溫差較大的地區指的就是軟流層表面。
這里的低溫對于許多地底生物來說,都是致命的,但同樣也有致命的吸引力。因為只有在這附近,他們才能保持著相對較低的體溫。并且吸收高溫巖漿的能量,讓自己的生理活動保持正常進行。
而那些構成生物體的重要元素,和復雜化合物,毫無疑問,就會隨著越來越多的生物定居于此,在此處富集,而這些則都是這里智慧生物所需要的食物。即便他們進食,獲取能量的意義并不大,但他們需要那些復雜的化合物,而真的是依靠這樣的特性,他們才誕生出了自己的農業。”
【未完待續】
求收藏,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