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就像是日光燈和帶火星的木條之間的差距。而光的強度分布的也很詭異,在平民和戰士之中,生活越好的,地位越高的往往白光也更明亮。
但到了更高層,特別是到了讀書人這一階層后,亮度的分布就變得極為詭異,有的人亮的刺眼,光是出現在學生空間中,就無時無刻不造成巨大的破壞。
有些人在極為暗淡,但是已經接近了D級人員,這實在是一個讓人費解的現象,似乎白光還和知識有關。
承影沉思了許久,終于有了點思路:“給我查一下這些人的成分,就是思想覺悟什么的。”
思考了許久,承影覺得符合這一特點的東西不多,比如志向,意志,民族認同,之類與意志相關的東西。
不然也不至于讀書人里反而會出現明暗不定的情況,正所謂路線不對,知識越多越反動嘛!
很快調查結果就出來了,對照著對每個人的問卷與實驗結果,承影大致確認了這白光的強度,與這些人的民族認同度息息相關。
這樣很好的解釋了,為何百姓生活要好,白光越亮,勞動人民往往是樸素的,在活的下去的時候,也往往是知恩圖報的,所以生活的越好,越是認同這個國家,認同自己的民族。
而讀書人就不同了,他們懂得的更多,眼界也更加開闊,這反而使得他們的思想更不統一,有的因為見多識廣更加堅定了對民族的認同,有的反而因為看清了權利金字塔的本質,認為一切都是利益在維系,變得自私自利,這種事情在現實里也很常見,一度泛濫的公知,無疑就是這類人。
這也就導致了他們身上的白光,亮度的差距極大,要么就是量的刺眼,要么就是幾乎和那些死刑犯一樣,毫無民族認同,這屆剛好解釋了,為什么不屬于漢帝國的人,身上就幾乎沒有白光。
“這特性聽起來很耳熟啊!”承影想起了陳曦的精神天賦,這家伙的精神天賦就是根據天下百姓對帝國的認同度,來獲取他們的游離精神量。進而通過這些精神量,來大范圍改變氣候,使得漢帝國風調雨順。
承影覺得兩者之間的特性重合,恐怕不是巧合。
“喂?臭狐貍!起床干活了!快感應一下這些人釋放的游離精神量,看看他們對帝國的認同度怎么樣,最好是可以量化出來,這對于對付剛剛冒出來的那個邪神,非常重要。”
電話里的陳曦在發了一通起床氣之后,還是很通情達理的,很快就給這邊發過來了一張表格,上面正是這些人和他們游離精神量的量化數據。
看到這張表格,承影連忙再次撥通了陳曦的電話:“咳咳!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未完待續】
求收藏,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