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是幫劉賀保住皇位。
于是一進宮,夏侯勝就接了王吉的班,口出驚人之言:
“陛下再如此昏暗不明,沉迷享樂而不做正事,這天子之位,恐怕坐不久了!”
這話劉賀已經從王吉口中聽過無數遍了,那張黑臉更黑了:
“夏侯先生,你這是何意?虧朕還想讓你做太傅,竟也如此批駁朕,正事?王吉要朕三年不言,政事盡交付于大將軍,朕除了享樂,還能做什么正事?別告訴朕是讀詩書啊!”
夏侯勝嘆息:“臣對陛下作為,暫不敢評價,只是陛下即位快兩個月了,竟還有一件關乎皇位的大事沒做,真讓臣心驚。尚書言: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陛下坐穩天子之位,就差這‘一簣’啊!”
劉賀好奇了,虛席告罪道:“朕錯了,敢問夏侯先生,是何事如此重要?”
夏侯勝抬起頭,說出了那件朝中無數人知道,卻故意不提的事:
“謁高廟!”
……
“大漢新君即位,有兩道流程,一為在大行皇帝靈柩前接玉璽,即皇帝位,但這還沒完。漢家繼體之君還得謁高祖,承接宗廟,獲得先祖認可,繼承天命,擁有完整君統!”
夏侯勝不止是普通神棍,還是一個有文化的神棍,此刻彰顯了他的價值。
“請陛下聽臣細細道來,孝文皇帝于前元元年(前179)閏月乙酉,也就是閏九月初五在代邸即皇帝位,十月辛亥,也就是初二那天謁高廟,兩者差二十六天,開創了即位后謁高廟的規矩,只因孝文以諸侯身份入繼大統,故通過謁廟彰顯孝道,以明正統。“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文帝崩,七天后的乙巳日,葬霸陵,又二日,丁未,孝景于高廟即皇帝位,直接將即位和謁高廟一起辦了。”
“孝武則是在孝景駕崩當日即皇帝位于靈前,九天后葬景帝于陽陵,又過了一日立刻繼命高廟,即位與謁廟兩者差了十天。”
這些細節,若非精通禮制的人,是難以意識到的,連王吉都忽視了,但夏侯勝卻抓住了重點,讓劉賀意識到,他自以為穩固的皇榻,底下依然缺了重要一角,被人一推便岌岌可危。
劉賀還沒意識到最大的問題所在,天真地說道:“居然缺了如此重要的事,朝中的太常、大鴻臚和諸位博士為何不提醒朕?大將軍難道也忘了?”
王吉卻已經滿眼驚恐說不出話來,夏侯勝則幽幽地說道:
“孝昭皇帝在武帝駕崩第二天便即皇帝位,同一天就由霍大將軍背負,去謁了高廟,又過了十六天后才葬武帝于茂陵,何其急也,他當時記得,如今輪到陛下即位,怎就忘了?”
“而月初時五將軍出征,大將軍本可按照周時傳下來的規矩,遇兵戎出征而告廟,讓陛下補上謁高廟之事,為何只在宮門外授斧鉞呢?陛下請仔細品品此中緣由。”
劉賀一愣,反應過來后,同樣面露駭然,說話的聲音已經在抖了:
“夏侯先生是說,大將軍……故意不讓朕謁廟?他……他意欲何為!?”
……
PS:第二章在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