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語氣如同豺狼看中了一塊肥肉。
文忠應諾:“就算將西域南北所有綠洲城邦加起來,也不如大宛一半富饒,難怪太史公單獨為其列傳。”
末了,文忠又低聲問任弘道:“都護此次不直接走烏孫,而借道大宛,莫非是要效仿昔日晉獻公,假虞滅虢?“
先干掉郅支,再把回頭把大宛吃了,否則何必讓他聯絡粟特人呢?
“你以為呢?”任弘也給文忠透了底,讓他明白自己該如何做了。
大宛有人口三十萬,勝兵五六萬,幾乎是西域三十六邦的總和。按照當年李廣利與他們所定的約定,每年朝貢兩匹天馬,但不屬都護,在蔥嶺西月氏、康居、烏孫等國間中立,依靠絲路吃得盆滿缽滿,但郅支的到來顯然打破了這種平衡,更引來了任弘這龐然大物覬覦。
從蔥嶺冒頭的漢軍早就引起了大宛人的注意,當他們接近名為“貳師城”的大宛城郭時,一群頭上戴著青銅盔或尖帽子,金發綠眼卷須的大宛人便主動來拜見任弘。身后是一車車的糧食和禮物,顯然,大宛王已經收到了任弘派去使者的國書,并做出了他的回復。
大宛使者卑躬屈膝,拜見了任弘,表示大宛王愿意提供漢軍一個月的糧食,并派人引導漢軍沿著河流向東前往烏孫,大宛依然是大漢忠誠的盟邦,今年的天馬已經送出。
任弘聽完譯者的話后,也不理會他們獻上來的金子和藍寶石,卻示意文忠出面,質問起宛使者來。
文忠大聲道:“郅支為禍蔥嶺以西,阻斷商路,大宛亦深受其害。”
“大漢天子聞之,特令大司馬驃騎將軍率士卒前來,欲為大宛除此一害。”
“故大宛需得出動舉國之兵,隨漢軍擊滅郅支。”
“而漢軍將途經貳師、郁成,再過大宛都城貴山城,北上都賴水,大宛需提供戰爭期間,漢軍一切糧秣。”
“以上種種,皆由使者告知宛王,莫非是宛王不允?忘了當年掛在漢北闕的毋寡首級么?“
哪里能忘啊,如今的大宛王乃是毋寡弟弟蟬封的孫子,但漢朝將軍提出的條件太過苛刻,且自從四十年前的大戰后,大宛怎么還敢讓漢軍路過都城?而按照宛人的性情,少不了要和漢人討價還價。
大宛使者忐忑地提出抗議,但任都護卻不耐煩了,竟不由分說,直接粗暴地打斷了宛使,單方面對大宛宣了戰。
“惜哉,看來和四十年前一樣,大宛,再次與匈奴勾結,選擇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