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在漢道:“海西各國,制度風俗各異。那托勒密埃及有一俗,便是血親通婚。”
“啊!”
繼木乃伊之后,褚少孫又長見識了:“莫非這托勒密埃及信拜火教?”
吳在漢擺手道:“不然,用驃騎將軍的話來說,‘粟特拜火教,那是大奸大惡’!河中五城城主,竟有娶親生女兒者!”
“而托勒密埃及,只能算小奸小惡。”
他說道:“我上次出使時曾打聽過,托勒密王自詡天神之種,講究血脈純正,于是便令姊弟兄妹通婚,如今其王曰‘托勒密十三世’,與其姊成婚,號‘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夫妻共治一國,自登基后已兩年。故稱女王,不稱王后。”
褚少孫仍覺不足:“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即便兩王并立,也總有上下之分,那究竟以誰為主?”
吳在漢用兩根手指比劃打趣道:“自是男上女下。”
褚少孫打破砂鍋問到底:“那為何將軍卻越過托勒密王,讓大夫專給女王敬送禮物?”
莫非又是像當年離間大月氏王與貴霜一樣的計謀?
其實任弘早在兩年前,聽說埃及新王登基,克利奧帕特拉七世成了共治者,便不惜重金,派吳在漢給埃及女王送去禮物。除了精美的絲帛外,還有豫章國新燒的瓷器,專門定制弄了些埃及人喜愛的圖案上去,讓那埃及女王十分欣喜,也遣使去身毒都護府拜見任弘。
”女王十分感謝驃騎將軍的禮物,并邀約將軍前往埃及,說她會親帶將軍游覽王都,登大燈塔,我此番西行,卻是為了專程答復女王。”
吳在漢就這樣慢悠悠地解釋了緣由,褚少孫這才作罷,卻又忍不住身為記史者的好奇,低聲道:“敢問大夫,驃騎將軍如何答復?”
“此事不算機密,也不怕讓褚先生知曉。”
吳在漢笑得意味深長,踱步走到船舷處,甚至瞥了一眼船隊的后方,在東邊,更加龐大的船隊應該剛剛從身毒啟航吧。
“驃騎將軍說。”
“多謝女王之邀,他會來的,一定會!”
……
PS:古代埃及—印度航線情況,參考成書于公元一世紀的《厄立特里亞航海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