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事證明,我可能猜對了,接近于創建者當時心態,所以,更能發揮出劍法的勢。
這些都是小手段,難登大雅之堂。
當然,那眾目睽睽之下,所有人,包括交戰的雙方都能聽到我的指點的情況下,當著他們的面,挖幾個坑,還要讓他自己跳進去。
除了我要對雙方的劍招,雙方的習慣,雙方的心理等一系列無比熟悉外,我對劍道的理解,要高過他們數個層次,才有可能實現。
并且這里面包括無窮的算計、陰謀、陽謀、策略等,這又要求我具有無比強大的神識。
回到這面玉璧上,在我領悟了劍意,之后為大家用具體劍法演化的,更是我的個人自悟,然后加上了我的理解、領悟、闡釋和說明,為方便教學,而以假求真,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和方便法門。
其實,道可道,非常道。許多意境,確實可意會,不可言傳,我是強行為大家假說,方便理解而已。
就好像上古佛陀曾說:吾駐世四十九年,未曾說一字。
佛陀弟子整理的所有經文,是方便悟道的梯子,而不是道本身,執著于經文,就相當于執著于梯子,離道更遠了,就是舍本逐末、信妄丟真、買櫝還珠。
任何道,都不可能存在于典籍、經文、玉簡中,而是存在于自然中、生活中、練習中、實戰中、領悟及體驗中,所謂道不遠人,道法自然。
上古佛陀也曾有“言語斷道”之觀點。能說出來的,能寫出來的,都離大道很遠。
上古大圣也曾有“言者不知,知者不言”的論斷。
留下文字的東西,如果后人的領悟能力大大低于我呢,于他們有天大好處,會讓他們走捷徑,可是,如果遇到有人領悟能力比我還要高妙,我這就是誤人子弟了,讓他們誤入歧途了。
越高水準越高悟性的人,越需要去原石壁處親自觀瞻、個人領會。”
見井嫵媚有些遺憾,他遞給對方一玫玉簡,后者放于額頭,靈力及神識探入其中,一時不僅不再遺憾,反而大為驚喜。
這玉簡圖文并茂,要言不煩,言簡意賅,圖像又十分傳神。
竟然是從鼠到龍,七層劍意,七個靈獸的詳細解說,比留給天劍宮更完整的版本。
鼠之劍意:專注、馬之劍意:速度、牛之劍意:力量、兔之劍意:靈敏、虎之劍意:氣勢、象之劍意:幻化、龍之劍意:無形。
總訣:鼠目寸光、一馬當先、牛刀小試、狡兔三窟、放虎歸山、險象環生、龍飛鳳舞。
……
“姐,如果你或者其他人,想看這玉璧上靈獸活動影像,隨時可以找我,我如果能脫得開身,亦隨時可以過來找你,只要不出凡界,我這飛舟,頂多數天而已。甚至如果不是太遠,數個時辰而已。”小乙又補充道。
“好了,這就是我要和你們三位姐姐,分享的秘密,你們是要現在,我就開始教你們,還是再等等?”
小乙的態度很誠懇,顯然徹底感動了她們,從她們仨看小乙的眼神,即可證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