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此時并沒有在意張天和梁氏,而是全神貫注逼近而來的對手。
十步,是很多擁有優勢的高手實戰招數的必殺區域,距離真正意義上的貼身近戰不遠,但也已經近似于近戰肉搏。
很多玄幻位面,修士們交鋒要么是距離幾十上百丈以外的遠距離相互比寶對轟,要么就是憑借強大肉身所進行的貼身肉搏。張凡十分清楚:四個品級優勢帶來的幾十倍差距,讓對手會在反應、速度、力量、防御等方面全面優于自己。
如果陷入貼身肉搏,那自己幾乎會是毫無懸念的被秒殺。沒有一絲機會如同某些主角面對大敵形同青銅圣斗士五小強一般的機會。
這個低武世界似乎很幸運的如古代中國一樣沒有牛頓和近現代科學,在繼承了張如真很多實戰經驗和臨敵知識之后,張凡還擁有穿越者獨有的計算力優勢,那就是可以在事前就根據判斷出來的對方實力還有己方實力進行一個大致的推演和估算,來確定哪個區域內出手是最為合適的。尤其在擁有了三重靈魂的精神力之后,心算能力也變得更為強悍。
當然,這里不是地球位面,重力系數是否與地球大致接近?很多簡單物理規律是否還適用?張凡在練功秘室的時候就有一定演練,結果證明:正如自己的直覺那樣,在這個世界上不知道量子力學規律和復雜化學規律是否還適用,至少一些基本的重力關系乃至簡單規律還是類似的。
按照已知的一些這個位面的常識:一個外門七品巔峰境界的高手相比常人頂尖武者綜合戰力值大概是其六百一十倍,自身機動力過載和速度優勢則要開九次方,也就在兩倍或者兩倍出頭,橫向大概類似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這是外門武者不得不依靠步法來機動的一個瓶頸。
按照常理,如果自己使用一般適合于自身也就是外門三品的兵器同對手交鋒,以五十米每秒的速度在出手后三分之一秒內抵達目標,對手會躲避出接近一米的距離,不可預料的橫向躲避范圍至少兩米。這就意味著正常情況下數個自己在十步距離上同時出手,也不一定有絕對的把握命中對手。至于對手的反應時間和應變延遲,張凡很早就感覺到了張文遠身上那股堪比自己的精神力,可沒敢輕敵,直接料敵從寬省略掉了。
然而,如果自己所用的是一件重量不過一斤左右,比尋常凡人頂尖高手所用的單手劍還輕的短劍則完全不同。
張凡將短劍的劍柄底部完全兌在右手的手心,劍指對方,側著身子待敵攻來的時候按照前世張如真的掌法內力心訣,手腕略略上揚阻住內力。
在對方身軀的距離剛過十步大概十五米左右這個門檻的時候,張凡猛然調動如浪一般的內力震動向前,手腕回歸正常并猛然向前推出。
身體的震動速度、噴涌而出的內力連帶著右掌向前的速度三重疊加,讓一斤左右的短劍獲得了大致估算每秒百米左右的強弩一般的速度。一擊的出手能量,也略略超過了外門三品武者的極限。
右掌中的短劍剛剛飛離,還沒有命中對手的一瞬間,張凡以最快的速度提起左臂讓盾牌的一端略略向前。同時,拼勁全力讓內力繼續噴涌而出抵向對方。
被涂成不容易察覺的淺灰色的短劍并無閃光也不引人注目,卻幾乎在九分之一秒內就逼近到了已經逼近到七八步距離上的張文遠身前。已經將劍拋手而出的張文遠來不及格擋,只得在見到對方掌中劍飛出之后就拼命閃身向右側身,并利用內力拼命向右移動。
然而,張文遠不依賴地面就能獲得的重力機動詭異般的身法還是沒有讓張文遠躲過這一劍。
劍,并非神鐵也并沒有太過神奇的威力,同常人軍隊中所用的小型三弓床弩殺傷力區別不大。
然而,即便是外門七八品的高手,也并非神功護體的絕頂高手或修仙者。在如強弩一般速度的短劍面前被破開了腰間護身的軟甲,雖然偏離了丹田重心位置大概兩寸左右,卻依舊命中了張文遠腰間的身軀。
或許是張文遠身上精良的軟甲起到了作用,讓短劍沒有貫穿整個身體。
隨后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那短劍似有蠶絲鏈接在十步外張凡的指尖,在命中之后的幾乎一瞬間就在內力與蠶絲的作用下猛然向回飛出,就似乎命中張文遠的短劍從身體間彈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