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不斷的鏖戰中張凡體現出來的強大對抗能力,乃至從接戰到此時累計消滅這一次三十多部云集起來的四成力量的的殺傷戰績終于開始讓一些人忌憚起來,開始有了撤退的打算。
張凡此時思索了片刻,覺得以此時自己的感知能力,再加上考慮到對方的力量一定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自己還是有離開海水的掩護展開反撲的能力的。因為那些強弩上的毒蟲乃至其擁有的水中自爆能力,在水中對自己仍然有不小的威脅,而且水中自己的行動力同樣受限。
就這樣,張凡憑借此時的自己擁有的一定程度上的感知力乃至武藝,重新開始拉近與對手之間的距離,展開了接連不斷的追殺和反擊。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連綿不斷的強弩也紛紛從一里以上的距離密集的射來,不過在數秒左右的時間內,張凡此時也能在比較難走的地形上至少躲避出三四十丈左右的距離,再加上針對一些蠱蟲飛蟲的精準攔截能力,看之前自己看起來似乎頗有威脅的攻擊在此時此刻似乎也就算不上什么了。
一開始的時候,張凡在同這些人交手的時候有一種戰斗力局限之感。這千名左右近蠻高手大軍給自己的威脅,似乎完全不下于中州之戰中數萬精兵乃至幾千高手給自己帶來的威脅。不過張凡隨后很快反應過來:這是在并不利于自己充分發揮感知力優勢的白天,如果是在夜晚,就算這些人仍然擁有很多獨特搜索外敵的手段,晝間之間的差別沒有對付西山江湖界對手那樣大,想來也應該是有的。
這近蠻部盟擁有的力量應該也不會過于強大,如果真的是明顯比西山江湖界還難對付,恐怕應該勢力范圍不會龜縮于這險惡之地了。正是因為這一系列的判斷,才讓張凡更沒有顧及的展開了追繳作戰。
接連不斷的鏖戰中又有將近三百名對手被解決的情況下,那近蠻聯軍似乎感覺到了局面的被動,知道在強大的對手面前集中撤退可能跑不了多遠就會全軍覆沒了,這種情況下也只能分散開來,并展開了分散突圍。
對此,張凡并不以為意,本來自己也沒有打算僅僅憑借一戰之力就徹底解決整個近蠻部盟的威脅。因此在隨后的跟蹤的時候,還是憑借自己的眼力和記憶力選擇了一個在之前的交鋒中明顯對自己威脅相對表現突出的一股殘敵展開了追蹤。
追蹤路途上,張凡當然也見識到了那些人布置下來的不少陷阱、毒物、迷陣。然而在此時自己對危險危險一兩里范圍內的精準感知之下,都沒有能夠真正威脅到張凡本身。只是為了避免打草驚蛇的緣故,張凡才盡量多花費一些功夫選擇隱蔽繞行。
這些似乎也算是多少有一些內力的人雖然距離出發地似乎并不算近,但經過一晝夜左右的跋涉之后,張凡終于還是來到了大概距離之前的海邊村寨約二百里左右位置上的一處險要山寨之中。
通常來說對于真正意義上的江湖人,險要地形的意義有,但不會出現“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塹。可看都那如柱一般的奇葩山頭之后,張凡也不得不仔細的掂量計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