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張凡帶領船隊不斷向北航行,張凡似乎能夠發現北面原東原國一帶南岸遙遠的群山,距離目的地不過百里左右的距離的時候,天色卻忽然陰沉下來。天空中還出現奇怪的橘紅顏色的排云,一些聽聞過關于大海傳說的遠蠻部很快就感覺到了恐慌。
“海嘯可能很快就要到來了,我們這樣多的人絕不可能在海嘯來臨前躲避到岸邊的山上去,這一次也算我們遠蠻部運氣不好,前輩就不要管我們了。。。”
聽到這樣的話,張凡有些沉默不語,在仔細思考片刻之后,張凡詢問道:“關于火燒排云的天象,有沒有更確切一些的傳聞。海嘯擴散過來大致還會有多久的時間?”
很多人聽到這樣的問題都感覺到很難回答,最終還是一名比較有經驗的老人對張凡說道:“可能半日左右的時間,就要到來了,也或許不到半日,五分之二個白天的就有可能到來。。。”
張凡此時以自己獨特的能力估算了一下到岸邊的距離,并大致估算了一下自己的能力,不由的搖了搖頭。自己也沒有什么辦法能在不到半個白天的時間內讓船只在這海流不算太有利的情況下抵達岸邊。
只不過面對這種危急存亡的時刻,遠蠻部中還是有人做出了果斷犧牲的意識:很顯然,相比東原國世俗社會中的民眾,遠蠻諸部對于大難中的生死看的更輕,不過重視族群的延續卻是一貫的:“現在我們的人并不算太少,如果讓年齡比較小,但勉強還是有一定自主能力的四歲到八歲的大致六百名幼兒們,也就是只相當于不到二百個成年人體重的孩子們集中到二十艘船上。再讓整個遠蠻部全部的箭蠱幫助前輩,前輩有沒有把握做到在五分之二個白天的時間內抵達岸邊?”一名十分聰慧的族長親眷此時提議道,很快得到了眾人的贊同,幾乎沒有什么異議。似乎只要整個族群能夠延續,自己的生死并不重要了。
張凡并不是多情善感的人,不過整個遠蠻部的這種決斷能力也多少讓張凡有些欽佩:“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或許可以試一試。。。”其實此時的張凡也只有一半的把握,并且提前說道:“如果情況萬分危急,或者同估算有出入,我只能更多的放棄一些孩子們了。。”
就這樣,大概四百個左右的女性幼童還有二百個男童以最快的速度集中起來,在幾十攤總共七萬多只箭蠱的協助,還有張凡的全力而為之下,二十條載滿了孩子們的船開始向著岸邊全力的飛行而去。
其他的人按照張凡的提醒還是抱著僥幸的態度做好了在那海嘯來臨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下潛到極限之后上浮,躲避過巨浪的準備。盡管這種準備在張凡的猜測之下幸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那些關于海嘯的傳聞屬實的話。
就在張凡帶領孩子們距離海岸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張凡就發現了一定距離之外那如同白色墻壁一般的滔天巨浪。按照張凡下意識的推斷,那巨浪應該有百丈左右的高度。就算自己有可能強時間把六百多個孩子帶到岸邊,估計也來不及躲避到那岸上一處最近的山上安全的距離。
此時的張凡也并不諱言的把此時此刻將要面對的事情對孩子們說了出來,用遠蠻話語傳音到:“后面的白色巨墻會越來越近,我沒有把握在那巨浪襲來之前將你們帶到安全的地方,需要有人主動做出犧牲,或許整個遠蠻部才有可能避免滅族的危險。如果遇到最壞的情況,我充其量只能確保兩個人的平安,那樣的話遠蠻部就算繁衍下去,可能也就不再是自己了,如果你們誰愿意,就舉起自己其中的一只手。。。”
此時,不少的孩子們都把手舉了起來,不過也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孩子們沒有舉手。按照張凡心中大致的估算,這差不多是需要減輕的負擔,從人員選拔的角度考慮。把這些最為懦弱的人排除掉,遠比把那些首先沒有顧及的舉手,最為勇敢的孩子們排除掉更為公平的多。可是張凡在稍做權衡之后還是最終沒有那樣做。并不僅僅是因為自己應該說話算話,不能搞詐術和欺騙,而是潛意識里的一種道義覺得讓害怕死亡的人去死是一件殘酷的事情,而讓敢于犧牲而且主動要求犧牲的人去死,自己的道義損害就要低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