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朋沒有想到,轉行做保安,阻力最大的竟然是自己的二哥張圣濤。
在一般人看來,有四千的工資不掙,去掙兩千,要么腦子有病,要么是不愿吃苦受累。
以張朋的腦袋瓜,顯然不屬于前者。
對于窮人來說,唯一能付出的只有辛苦與汗水,而一旦養成游手好閑、拈輕怕重的習慣,這個人就算是徹底廢了。
做兄弟的,顯然不愿意他這樣。
既然書念不成了,就好好學一門手藝,以后能夠養活自己,成家立業。
張朋和二哥解釋了一番,沒有得到理解,只能作罷。
有時候眼界不同,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
為了不讓父親失望,獲得家庭支持,張朋在保安生活開始前的一天夜里,和父親有過一番深入對話。
核心就是:他選擇離開工地的原因,不是不愿意吃苦,而是要換個環境,沒想到父親完全不在意這些。
張朋:“爸,我是這樣考慮的,保安只用晚上值班,白天的時間就空出來了,這樣的話,不管是再找一份工作,還是學習讀書,都有余力,對下一步的生活,有幫助。”
父親:“哦,功課不要落下。”
張朋:“不會的,只要有機會,肯定回去讀書。”
父親:“你也大了,該有自己的想法。”
張朋:“就是工資有點低,只有一千八。”
父親:“低點就低點,家里暫時沒什么開銷,我和你媽還能干的動,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做,還有,別埋怨你二哥,他也是為你好。”
張朋:“不會的,爸。”
父親:“從小你就聰明,爸也沒教過你什么,現在你大了,比爸懂得多,以后這個家還要靠你撐起來,做什么事前,多想想。”
張朋:“知道了,爸。”
......
閑聊一直進行到深夜,張朋深深體會到父親為撐起這個家所付出的艱辛和不易。
他也是第一次了解到父親的過往,為了讓幾個孩子有個幸福的同年,拒絕了多次外出打拼的機會,選擇家庭,選擇陪伴。
從這一點上來說,他犧牲了自己,成全了家庭,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偉大的父親。
父親出身農村,孤身一人在城市打拼,沒有文化,只能從苦力開始,一點點撐起一個家。
好不容易見到希望,卻被自己打破了,其中的失望可想而知。
張朋難得吐露心聲,表達了自己的懊悔和歉意,獲得了父親的諒解。
有時候,愛要說出口。
經過父子的一番交心,兩人都輕松了很多。張朋不再背負愧疚,父親也知道了兒子的成長。
等到大家都睡下,張朋掏出手機,已經深夜12點,不知不覺間聊了這么久,不過一切都是值得的。
中國人向來內斂,很多事情不愿意說,有時候容易造成誤解,甚至不愉快。
多對家人表達一下內心的愛,沒有壞處,要知道,父母也是活生生人,不是一個符號。
他們也有過青春年華,有過喜悅與悲傷,了解他們,走入內心,是每一個子女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