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給加滿!”
“噢!”
葉麟轉過頭看著翟穎問道:“在單位上班累嗎?”
“不累,可能是我年齡小吧!大家都對我挺好,有點什么事,也都幫我做。”
“那就好,不過正因為你年齡小,就更應該多做一點,也算是積累經驗。”
“嗯!我知道,我現在什么都不會,除了寫個文件,就是幫忙打掃打掃衛生。”
“不錯,不光要這樣,還要和大家搞好關系。”
葉麟說完,從兜里拿出十來張大團結遞過去說道:“有時間請大家出去吃頓飯。”
“葉麟,不用,我有錢。”
翟穎每個月有三十多塊錢的工資,雖然說她每個月都會把錢交給李冉,但是李冉只是幫她保管。
所以她還真是有錢,吃飯不花錢,住不花錢,那么她也就沒有花錢的地方了。
因為所有花錢的地方都是葉麟出,連老媽李冉都不需要出錢,更不會讓翟穎去出錢了。
當然,翟穎每個月也會給家里寄點錢過去,因為是農村,也花不上什么錢,說句不好聽的,有錢都沒有地方花。
所以翟穎雖然會寄,但一次就寄五塊錢,這在農村已經很多了,要知道在農村,一年忙到頭,最后一家也就分點糧食和十幾塊錢。
這可是一年啊!一家十來口子人,一共就給十幾塊錢,說句不好聽的,一個人還不倒兩塊錢。
這兩塊錢用在什么地方,當然是用在買布料上,過年的時候做一身衣服,這些錢也就剛好夠。
可是真正用這個錢買布料的又有幾個,根本就不舍得。
這個時候,物質生活極其匱乏,最明顯的就體現在衣服上,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家里小孩多的,沒有那么多衣服,就只能新老大,舊老二,縫縫補補給老三。
其實遠不止如此,甚至老四,老五或者老六穿的還是這一件衣服。
這個時候,穿帶補丁的衣服隨處可見,城里還好一點,農村更嚴重。
即使穿得不能再穿的衣服,也被用來拆了做補丁,納鞋底,艱苦自有艱苦的辦法。
六六年六月,上面決定,減少民用棉布供應,布票按人頭發放,凡是在帝都有正式戶口的,每人全年四尺五寸,實際只夠打補丁用。
這個時候可是有專門做拆洗縫補這個活的,不管你送過去多么破舊不堪的衣服,都能幫你補好。
打一塊補丁,不光要收錢,還要按照尺寸大小,收一定數量的布票。
葉麟在后世看過一本書,一直到六九年三月四號,上面就當地城鄉居民棉布分配問題發出通知。
規定按人口平均的棉布定量為十六尺一寸,大大緩解了穿衣這個難題。
而且這只是緩解,因為布的定量是多了,但是買不買又沒有規定,家里條件好一些的,當然會買,可是不要忘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庭,都是條件不好的。
。。。。。。
PS:票!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