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人也真是的,走路就不能小心一點啊!”女孩被葉麟拉起來以后,一邊揉著屁股一邊說。
“你是中國人?”葉麟試探著問了一句,而且用的是中文。
“咦!你也是中國人?”女孩同樣用中文問了他一句。
“對,我是中國人,哈哈哈,沒想到在這里還能碰到老鄉!”葉麟撓了撓頭說。
“老鄉?難道你不是華人?”女孩疑惑的問。
“呃!不是。”葉麟搖了搖頭,看著女孩問:“你是華人嗎?”
華人和中國人完全是兩個概念,華人只是華人,但已經不是中國人,因為他們已經不是中國國籍。
這些華人都是入了外國國籍的人,所以才叫華人。
“我是華僑。”
“哈哈哈,我也是。”葉麟笑了笑說。
華人和華僑,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華人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而是取得了所在國的國籍。
華僑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而居住在國外的中國人。
而且二者遵守的法律不同。
華僑是受中國法律約束和管轄的在國外居住的中國人,無論是否在中國居住,都必須尊重中國的法律。
華人不受中國法律約束和管轄,只接受所在國的法律約束和管轄。
“對了,你是住在唐人街嗎?”葉麟問。
雖然這樣有點唐突,但葉麟也顧不了那么多了,而且之所以這么問,是因為這里離唐人街并不遠。
唐人街,位于紐約市曼哈頓南端下城,居民以華人華僑為主。
紐約最早的唐人街是一**零年形成的。
一八四八年,兩男一女共三名臺山人乘坐“流浪之鷹”號帆船到達米國,這是最早移民米國的中國人。
到一八五一年,移入米國西海岸的五邑人已達兩萬五千人,以后逐年增加。
這些先僑們在礦場、農場、雪茄廠、木材廠做米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一八八零年米國發生經濟危機,白人大批失業,而中國人卻有工開。
于是,白人嫉恨中國人,無端地指責中國人搶了他們的飯碗。由此,加利福尼亞州通過了《排華法案》,被排擠和受迫害的中國人向米國東海岸遷移。
首先進入紐約的華人在曼哈頓下城東南區的勿街(Mottstreet,意譯叢林街)、柏克街(Parkstreet,意譯公園街)落腳,隨著人口的逐步增加,一**零年唐人街形成。
“對啊!你不是嗎?”
“不是。”葉麟搖了搖頭說道:“我住郊區。”
“住郊區?”女孩一頭霧水,不明白葉麟說的是什么意思。
“嗯!我住郊區農場。”
“噢!我明白了,你是在郊區農場給別人打工。”
女孩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有很多剛到紐約的中國人都出去給別人打工,去農場打工的也有不少。
聽到女孩這么說,葉麟撓了撓頭說道:“差不多吧!就是這樣。”
“沒關系的,你是剛從國內來吧?”
“嗯,剛來一年。”葉麟點了點頭說。
“那就對了,剛來到這里的中國人,都會出去打工,這很正常,等有了錢以后,可以自己做點小生意。”女孩笑了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