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老頭和中年人進來的時候,翟穎和李婷就已經站了起來,所以答應以后,連忙拉著李婷和陳靜就進屋去了。
等三個丫頭進屋以后,小老頭又對中年人點了點頭,中年人也離開了屋子去了外面。
客廳里就剩下葉麟和小老頭兩個人了,小老頭這才看著葉麟說道:“葉麟同志你好。”
“你好!”
“是這樣的,我聽裘司長說,你可以弄到聯動機床,不知道是不是?”
“沒錯。”葉麟點了點頭。
“都能弄到什么樣的?”
“你想要什么樣的?”葉麟不但沒有回答,還反問了一句,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來他有多自信。
小老頭也是很無奈啊!國內的工業太差了,甚至說就沒有工業。
其實最早出現機床的國家是鷹國,在一八四五年的時候就出現了,但是最后被米國把技術給偷走了,然后發揚光大。
世界第一臺數控機床(銑床)誕生于一九五一年,數控機床的方案,是米國的帕森斯,在研制檢查飛機螺旋槳葉剖面輪廓的板葉加工機時,向米國空軍提出的,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參加和協助下,終于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成功。
一九五一年,他們正式制成了第一臺電子管數控機床樣機,成功地解決了多品種小批量的復雜零件加工的自動化問題。
以后,一方面數控原理從銑床擴展到銑鏜床、鉆床和車床,另一方面,則從電子管向晶體管、集成電路方向過渡。
一九五八年,米國研制成能自動更換刀具,以進行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
世界第一條數控生產線誕生于一九六八年。
一九六八年,鷹國的毛林斯機械公司研制成了第一條數控機床組成的自動線。
不久,米國通用電氣公司提出了“工廠自動化的先決條件是零件加工過程的數控和生產過程的程控。”
于是,到七十年代中期,出現了自動化車間,自動化工廠也已開始建造。
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七四年,由于小型計算機廣泛應用于機床控制,出現了三次技術突破。
第一次是直接數字控制器,使一臺小型電子計算機同時控制多臺機床,出現了“群控”也就是聯動。
第二次是計算機輔助設計,用一支光筆進行設計和修改設計及計算程序。
第三次是按加工的實際情況及意外變化反饋并自動改變加工用量和切削速度,出現了自適控制系統的機床。
經過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機床的家族已日漸成熟,真正成了機械領域的“工作母機”。
這說的當然是國外,國內連計算機都沒有,怎么可能會有用計算機控制的聯動機床。
“你能弄來什么樣的,我們就要什么樣的,而且數量不限。”
“呃!”葉麟愣了一下,不是說就要幾套嗎!怎么還數量不限了。
葉麟不知道的是,之所以要幾套,是因為人家多了不給,就這幾套,最后還是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