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都回城了,這個比例也會更大,可以說大齡剩男比大齡剩女更多。
“行了,走吧,看看譚飛找我過去干嘛。”葉麟拍了拍這名兄弟的肩膀。
說實話,不好找是不好找,但葉麟對他這些兄弟倒是不擔心,再過幾年,到時候就會變成金錢至上。
到了那個時候,他這些兄弟一個個都會變成鉆石王老五,想找個媳婦還不是很容易。
年齡相當的不好找,但是年齡小的還能沒有嗎?
這倒不是說葉麟希望這樣,但時代如此,他也沒有辦法。
“嗯!”
這名兄弟是騎著三輪車過來的,所以葉麟也就不需要騎車了,直接坐上他的三輪車就過去了。
譚飛家也是住西交民巷,不過和葉麟之前住的不是一個大雜院,而是有一段距離。
“老大,你可算是來了。”兩個人剛來到譚飛家住的大雜院門口,譚飛就迎了上來。
“我說你小子,相個親而已,至于讓我跑過來一趟嗎?”葉麟從三輪車上下來,看著譚飛問。
“老大,我……我也沒辦法啊!我……”
“行了,把廢話了,在什么地方相親?”
“去女方家。”
“那走吧!”
“等等老大,我爸媽還在準備東西。”
“呃!好吧!”
七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聘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六十年代的時候,聘金是四塊錢,聘禮是二斤糖。
七十年代的聘禮,是三十六條腿和三轉一響,三轉,俗稱老三件,也就是自行車,手表和縫紉機。
這既是為新人開始婚后新生活準備的生活用品,也是家庭生活水平的體現,所以有這三件的婚禮才體面。
這老三件被概括為三轉,有些地方,女方要求加上一響,這一響當然就是指收音機。
很多家庭是買不起這些東西的,所以很多人都是在結婚之前先借這些用來結婚。
三轉一響形成了現在公認的結婚必備品,所以在七十年代,結婚組成家庭的物質條件,表現為三十六條腿和三轉一響。
一個家庭有三十六條腿當然不是指有十八口人,更不是說家里養了多少雞鴨鵝或者豬牛羊什么的。
而是女性要求未來的新家必須有足夠的家具。
至于具體品種好像各地都不一樣,有些場方把立在墻角的三腳架也算在內,一直沒鬧明白另一件腿數也為奇數的家具是什么。
按當時的生活條件,結婚時能備齊“老三件”已經高興得不得了,條件好一點的家庭會買鉆石牌手表、鳳凰牌自行車和五羊牌縫紉機,這就是這個年代的品牌貨。
這時候誰要是騎輛鳳凰牌自行車,無異于后世開著奔馳寶馬,總會讓人艷羨不已。
這還只是聘禮,另外還有聘金。
訂婚的時候,還有一百塊訂婚聘金,媒人再把結婚的日期定下,結婚聘金也是一百塊錢。
光從聘金這一塊看,比六十年代高了五十倍,因為六十年代從頭到尾就是四塊錢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