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把房子排除在外,是因為后世的房地產泡沫,除了房子,別的東西都沒有問題。
比如工作,現在一名學徒工,一個月只有十幾塊錢,十幾塊錢乘以二百二十五,基本上就是帝都后世一些公司,剛進公司的基本工資。
葉麟拿出一百萬匯票,這可不是外匯匯票,而是人民幣匯票,房主就把手里的地契交給了他。
原房主拿著匯票高高興興的走了,葉麟當然也高興,甚至說是興奮,不過他并沒有表現出來,而是在心里偷笑。
看玩笑,一百萬就買了一處占地面積六千平米的宅子,這如果到后世,估計最起碼也幾十個億。
這可不是開玩笑,而是這里真的值這個價,最重要的是,你就算是拿出幾十個億,人家還不一定賣。
葉麟有錢啊!所以他不在乎這個,哪怕是貴點,他也要給買下來,只要不是太離譜,葉麟只要看上,基本上會買下來。
在原房主走了以后,葉麟把大門從里面插上,然后就在院子里撒歡狂笑。
這里不光是面積大,最主要的是這里有歷史價值,葉麟又不傻,怎么可能花買門面房的價格買這里。
如果連地皮算是,甚至比門面房還貴了一下,只不過門面房沒有這么大空地而已。
葉麟本來想讓人收拾一下,然后搬到這里住,不過想了想還是算了,雖然這里離他住的四合院不是很遠,但是剛搬家才多長時間又搬家,這樣不太好。
“算了,還是住四合院吧!”葉麟搖了搖頭說。
雖然擠了一點,但是因為面積小,家里也熱鬧一些。
還有就是,四合院離師父家近,等把姥姥姥爺他們接出來,到時候師父沒事的時候就可以來家里串門了。
當然,這里也有一個前提,就是改革開放以后,師父后到市里住。
不過這好像由不得師父了,真的到了改革開放以后,葉麟是一定會讓師傅回來的。
師父年紀大了,住在部隊大院里,兒子兒媳要上班,家里就他一個人,葉麟怎么可能放心。
回到市里就不一樣了,如果可以,葉麟甚至能讓師傅跟著自己一起住,這樣的話就能照顧了。
最重要的是,家里老人多,師父也不會太寂寞,可以和姥爺還有杜爺爺一起玩一起聊天。
就算是葉麟比較忙不能常回家,到時候也可以雇幾個保姆幫助老媽照顧這幾位老人。
中國的改革從農村開始,農村的改革從推行生產責任制開始。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的一個夜晚,恰逢中央工作會議和十三屆三中全會期間,皖省鳳陽小崗生產隊的十八個農民,相聚在茅草屋中。
當場寫下一張字據,并且在上面按下十七個紅手印和三個印章,代表全隊二十戶人家,其中兩家戶主在外討飯未歸。
字據上寫道:我們分田到戶,家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后能干,每戶保證完成全年上交的公糧,不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
如不成,我們干部坐牢殺頭也甘心,大家社員們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十八歲。
這十八個農民是:關延珠、嚴立霄、嚴立華、嚴立坤、嚴金昌、嚴家芝、嚴學昌、嚴立學、嚴俊昌、嚴美昌、嚴宏昌、嚴付昌、嚴家其、嚴國品、關友生、關友章、關友江、韓國云。
改革開放從這個時候,算是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