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般在農村,堂屋里最起碼要有一張條幾,用來供奉祖宗牌位。
接下來就是葉凱和老支書一問一答,葉麟沒有做聲,就在旁邊聽著。
不過從他們的一問一答中,葉麟對老百姓的生活也有了一定了解。
改革開放都七八年了,沒想到老百姓連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不過這也正常,一些大城市可能沒有問題了,但是像蔡州縣這樣的國家級貧困縣,肯定是達不到。
而且這里以種地為生,每年收到的糧食,一部分用來交公糧,一部分要賣掉,用來購買化肥和種子。
剩下的就是留著吃了,可惜并不能留下多少,因為如果你想多留點糧食,那么就不能買到足夠的化肥,沒有化肥,糧食產的更少。
所以很多老百姓哪怕挨餓,也要多多買一些化肥,這樣的話就可以多收一些糧食。
但現在什么都是人工,效益并不是很高,哪怕你很用心的去種地,一畝地最多也就五六百斤,很少能達到七八百斤。
除去公糧,再賣一部分買化肥種子和農藥,基本上已經沒多少,還好公糧一年就交一次,秋季可以種植一些高產的農作物,比如紅薯。
當然,光種紅薯也不行,這玩意沒有地方賣錢,所以還要種玉米,玉米賣的錢夠買下一季的化肥農藥和種子。
反正用老支書的話說,基本上每年剛入冬,大家就要靠紅薯過冬了,而且過冬以后還有四五個月麥子才下來。
可想而知老百姓現在過的是什么日子,這么說吧,如果不交公糧,大家勉勉強強夠吃。
而且只是勉勉強強夠吃,還不能放開了吃,要不然就會出現青黃不接。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公糧是必須要交的。
縣里還是窮啊!如果縣里有錢,直接把公糧給免了,然后用縣里的財政給補上。
但這顯然也不可能,縣里估計并不比老百姓好到什么地方去。
可以說工資就是老百姓交的公糧,如果老百姓不交公糧了,估計連工資都發不出來。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老人從外面進來,手里搬著一張凳子。
“咦!家里來客人了?”老人看到葉麟和葉凱,問了一句。
“嗯!他們還沒有回來嗎?”老支書問老人。
“馬上就回來。”
聽到老人這么說,老支書回頭對葉麟和葉凱說道:“這是我家老太婆。”
其實不需要老支書說,葉麟也已經想到了,因為老人和老支書的年齡差不多。
“老人家你好。”葉凱連忙對老人說。
“好好好,你們坐,我去給你們做飯。”
葉凱本來想說不用了,但是看時間,這個時候回縣里顯然不可能,因為馬上就中午了。
“走吧,這個時候大家差不多都回家做飯了,我帶你們去各家各戶看看。”
“嗯!走吧。”葉凱點了點頭。
。。。。。。
PS:感謝打賞,月票和推薦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