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其實一直欣賞不了老一輩導演的那些現實題材作品。
不是說不好,而是無法融入。
《芙蓉鎮》帶著那個宏大時代的悲愴。
“活著,像牲口一樣活著!”
李懷還記得自己父親李國強看電視重播時淚流滿面的情形。
《陽光燦爛的日子》同樣是許多人那個時代的青春夢境。
而李懷只是在看到馬小軍那扇逆光的窗戶時,才隱約產生了一絲觸動。
世代洪流奔騰不息,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不同,更何況再在這迅速變換的大時代中隔了幾代。
他所理解的悲,或許與上一代早就隔了千萬重山,根本無法做到感同身受。
但這本《光榮的憤怒》卻莫名讓他產生了一種共鳴。
故事很簡單,村里有熊家惡霸四兄弟,熊大脾氣火爆當了治保主任,熊二精于算計當了會計,熊三有城府是村長,熊四有錢好色愛搞人老婆。
達康書記這會兒還叫光榮書記,明面上同流合污,暗中卻策劃搞掉一窩熊,以便能順利砍樹…
不是,李懷也弄不清楚,反正劇本中寫了一句千百年來老百姓深信不疑的話:
趕跑了壞人,好日子就來了…
粗眼看去就是一個好官斗村霸的故事。
村霸有嗎?
李懷還真見過,干的事比熊家兄弟缺德多了。
但將故事放到這種偏僻的鄉村進行,卻映顯出一個小社會的雛形,黑暗于明,光明在暗,伸張正義卻又各懷鬼心。
明明是件該正氣凜然的事,卻在人心和環境的影響下變得有些荒誕,甚至過程都像極了農民揭竿起義。
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光榮書記只好騙他們是“上頭”的命令,要擱古代就是替天行道,甚至還煞有介事的兵分四路…
黑暗、荒誕、讓人滿胸憤怒的同時,卻有一種悲愴的蒼涼。
正所謂一戲百樣,有的人可能會看到村霸問題的反應,有的人會看到對當前一些不完善制度的諷刺。
但更讓李懷注意的是劇中那些各色各樣的群眾:
性格魯莽的狗卵,開頭被熊家兄弟在嘴邊放了個屁,當時認慫,但一旦有機會,就加入正義的陣營展開復仇。
開小飯店的投機派墻頭草土瓜,見風就倒,隨時準備反水。
有著小農式精明和懦弱的大旺,老婆被強奸,惹不起熊家兄弟,只能發泄似的打女人,最后把人逼瘋…
是惡霸壓迫了他們,還是他們成就了惡霸?
李懷突然想起父親經常在口邊念的一首童謠:
一虎犁地,
二虎耙,
三虎在后拾谷茬,
四虎放了個大臭屁,
嘣的五虎沒了氣,
六虎抬,
七虎埋,
八虎去告狀,
九虎頂回來,
十虎高唱:“呀呼依呀嗨…”
或許有人說這是時代局限,沒文化產生的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