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金寶、石添、袁祥芢等人也都點點頭,認為葉勁想要欲揚先抑,表現主角備受欺凌的想法是對的。但是表現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做工做得十指都爛掉,吃不飽穿不暖睡牛棚等等。
一頭扎進水桶里去,實在有些丟臉,不像英雄所為。而功夫片中,主角如果不像英雄,那怎么可能受歡迎,票房也不會大賣的。
畢竟人們之所以愛看功夫片,就是想看主角怎么打人,怎么展現自己的英雄氣概。
試想李小龍在《精武門》中,去虹口道場踢館時,如果遵循道場的規矩,脫下鞋子才再進入的話,那還有什么氣勢可言。
“阿勁,你不能這么拍得。這么拍的話,不像個英雄,觀眾怎么會喜歡?”袁日出也勸道。
“我不這么認為。”葉勁擺擺手道,“李小龍先生在拍《猛龍過江》時,在機場、餐廳等地也曾鬧過笑話,誰能說他不是一個英雄呢?
再說,我不能跟李小龍先生比。我沒有他那么高的身手,也沒有他那么強的氣場,勉強學他做大英雄,也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所以我只能做個小英雄,雖然起點低,雖然丟過臉,但我努力奮斗,刻苦用功,最終成為一代宗師。”
聽他這么說,眾人面面相覷,覺得他說得也有幾分道理。沒有李小龍那么高的身手,那么強的氣場,強行扮大英雄,的確不大合適。
“我覺得阿勁說得有一定道理。”吳思源贊同道,“李小龍是那種完美無缺的大英雄,他功夫高強,拳理精深,氣場強大,本身就是一代宗師,無人能敵。
像他這樣的明星,別人模仿也模仿不來。與其如此,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李小龍扮大英雄,阿勁就演小英雄。”
經過《七十二家房客》那件事后,吳思源知道葉勁是個眼光獨到,很有想法的一個人,不會無的放矢。因此現在有爭議的時候,更愿意聽取葉勁的意見。
既然導演已經發話,其他人也不好再爭論,都點了點頭。
……
袁禾平隨即對武術動作進行了修改,盡量往滑稽可笑的方面靠攏。
其實諧趣武打,對于他們來說并不陌生。
因為袁禾平也是學過戲的,當年也跟洪金寶一樣,拜在于占沅門下學徒。不過因為袁禾平身體不好,吃不了太多的累,因此沒學多久就退學了。
而京戲中專有武丑這一行,像《三岔口》中的任堂惠,《三盜九龍杯》中的楊香武,《雁翎甲》中的時遷,《連環套》中的朱光祖等等。
他們的念白、動作有著鮮明的搞笑元素,因此袁禾平等人活學活用,觸類旁通,將京劇中武丑的做派移到葉勁身上,自然不是太難。
很快一套新的武打動作就設計了出來。葉勁看后,覺得比之前的確要滑稽的多,不禁點了點頭。
……
葉勁隨即跟石添演練起來,盡快掌握這一武打套路。
另一旁,道具、美指、燈光、攝影等等,也都忙活自己的事情。
那棟民居雖然合適拍攝,但是還需經過一番改造,才能夠正式開拍。
比如屋中的家具要更換,把現代家具全部換成老式家具;中堂要掛上條幅、對聯;天井要擺上兵器、石鎖、杠鈴、木樁、旗子等等。總之,要盡量布置的像是一個古時候的武館。
為此,吳思源特地拉來一整車的道具,像花梨木圈椅、兵器架子、茶壺茶碗,甚至連花盆、擺設等等,都一并帶來,重新布置。
八點鐘到的沙井圍,到中午十二點,事情才終于搞妥。
于是吃完飯后,正式開拍。
飯也是從村民家訂做的,白飯、臘肉、青菜,味道居然比蕭氏影城的大廚做得還好。
沙井圍的村民也是第一次見人拍戲,十分好奇,所以連農活都不干了,成群結隊,扶老攜幼的前來圍觀,連墻頭上坐得都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