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萬港幣預算、三十萬港幣宣傳費、十二家上映戲院,兩成五的上座率,四六分成……這些條件都還不錯。
葉勁隨后就答應了下來。
六月六號,《醉拳》票房突破五百萬港幣之時,葉勁也正式跟嘉和簽約,共同成立電影公司。
除了葉勁跟鄒文淮達成的那些條件之外,合約還新增加了幾條附加條款。
一是合約期限為五年時間;二是未經嘉和允許,葉勁不得擅自為其他電影公司拍戲;三是未得嘉和允許,葉勁不得擅自引入第三方資本。
加上這三個條款,也是為了保護嘉和自身利益。
不然葉勁拿到五百萬港幣之后,就把公司關門了,那嘉和豈不是要雞飛蛋打么!?
對于這三條,葉勁倒也沒再討價還價。
加盟嘉和,本來就是他計劃的一部分。
因為只有嘉和這樣的巨頭,才能將他送上國際舞臺。
這一點,香江其他任何一家電影公司都做不到,就連蕭氏影業也沒有這么大的魄力。
其實蕭氏也曾跟外國的電影公司合作,甚至也曾經投資過好萊塢的電影。
比如七五年,蕭氏跟英格蘭德的知名電影公司,以出產怪物電影成名的咸馬公司,合作拍攝《七金尸》,全片基本都是英語對白,主要面向海外發行。但這部土洋結合的電影,票房卻遭遇慘敗。這使得蕭氏之后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再擴展海外市場。
相比起來,嘉和早期送成龍去好萊塢發展,先后投資制作的《殺手壕》、《威龍猛探》票房口碑也不佳。但嘉和卻沒有就此止步,依舊投資拍攝《炮彈飛車》系列、《忍者龜》系列等等,終于還是成功把成龍捧成國際巨星。
由此可見,嘉和要比蕭氏氣魄大得多了。
葉勁在兩大巨頭間,也更傾向于嘉和。現在既然已經加盟,自然不會輕易離開。
……
不過簽約之前,葉勁也再度提出一件事。
“我跟吳思源先生還有一部片約,我希望能夠完成這部片約。”他誠懇的說道。
“葉先生,我們希望您加盟嘉和后,能夠盡快得為我們做事。”何貫昌皺了皺眉頭道。
嘉和如今業績動蕩,士氣低迷,外界對它也逐步失去信心。招攬葉勁,就是希望他能夠發揮作用,提振業績,鼓舞士氣,恢復外界對嘉和的信心,幫助嘉和盡快走出泥潭。
而葉勁跟吳思源的新作不知道什么時候開拍,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夠拍完。萬一要拍兩三個月,嘉和豈不是也要等兩三個月。那黃花菜都涼了。
“葉先生,不要因小失大。”陳自強勸道。
“答應人家的事,我不想食言。”葉勁堅持道,“這樣吧,鄒先生,讓吳導參與投資我的兩部戲,如何?”
林清霞為《神打》這部戲已經準備了很長時間,葉勁不想讓她失望。
而他還欠吳思源一部片約。如果讓吳思源投資下兩部戲,一半加一半,也算是完成一部片約了。不會讓他失信于人。
“好吧。”鄒文淮點了點頭。
他也很欣賞葉勁這種一諾千金的性格。他今天能對吳思源信守諾言,改日自然也能對他信守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