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利加戰后經濟迎來一波發展**,在五零、六零年代,它的GDP年增長率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九左右。但進入七零年代,它的GDP增速就開始放緩,增長率變成百分之二、百分之三。
尤其七四年到七五年間,GDP增速連續兩年是負值。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失業率由六零年代百分之四點七,漲到了七零年代的百分之六點七,上漲了兩個百分點,也就意味著多了幾十萬失業者,影響的是背后幾十萬家庭、幾百萬人口。
而這時候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是享受過黃金時代福利的。換句話說,從小在蜜罐里長大的。當他們長大之后,卻偏趕上經濟停滯、通貨膨脹,生活質量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比之前還下滑了不少。
這種對比,更造成了他們的憤怒、不甘、迷茫和痛苦。也因此當他們看到《周末夜狂熱》時,就感到非常有代入感。
而且《周末夜狂熱》這部電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后結局還是比較光明的,而整個電影的氛圍也比較熱血、狂熱,充滿娛樂性,所以觀眾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雖然有代入感,但不會像看悲劇一樣感到痛苦,反而會覺得痛快,因此自然受歡迎。
……
《周末夜狂熱》的票房大賣,進一步神話了葉勁,使得他【投資不敗】名號叫得更響了。
這也使得斐拓公司、福克斯影業在談判時候,主動退步,又讓出了好大一份利益。
原先商議葉勁的薪酬是兩百萬美元,外加百分之十五的票房分成,以及價值一千萬美元的股權獎勵。
但現在定得薪酬是五百萬美元,外加百分之二十五的票房分成,以及價值的三千萬美元股權的獎勵。
這對葉勁來說,無疑是好事一件。
不過這樣的條件,他還沒有立刻答應。實話說,以他現在的人氣,無論加不加入福克斯,都擋不住他發財。
就好像史蒂芬·斯皮爾伯格一樣,自己創辦夢工廠,自己當老板。如果不是它投資的幾部電影票房失利,夢工廠很有可能成為好萊塢第七大巨頭。
而葉勁幾乎不存在票房失利的情況,所以他如果要成長為好萊塢巨頭,并不是一件太難得事情。
事實上,他現在靠著投資電影,就已經有了四五億美元的財富。只要再投資幾部大賣電影,市值分分鐘超過福克斯、派拉蒙、哥倫比亞影業等等。
到時候,有了錢,要建自己的發行系統也并不難。
韋恩斯坦兄弟白手起家,能創辦米拉麥克斯,發行獨立電影;王首富都能收購AMC院線,成為亞美利加院線大亨,葉勁沒道理辦不到的。
所以他對執掌福克斯,并不是太迫切。相比起來,福克斯就太渴望他的加盟了。不然的話,再這么賠下去,不出兩年就很可能關門大吉了。
也因此,福克斯影業肯定還會再讓步的。到時候,他有可能獲得更高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