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席格妮·韋佛,雷德利·斯科特在當時已經小有名氣。七七年的時候,他憑借作品《決斗的人》,獲得了戛納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
但從這個獎項的名稱也可看出,雷德利·斯科特在七六年時,才執導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相比于其他競逐《異形》的導演而言,資歷實在是太淺薄了些。
葉勁選這樣一位資歷淺薄,經驗稀缺,之前從未執導過恐怖片,更沒有執導過大片的導演,做科幻恐怖大片《異形》的導演,比欽點席格妮·韋佛做女主角,還要讓人摸不著頭腦。
因為演員選新人,雖然出乎意外,但并不是不能理解。事實上,很多導演都喜歡用新人。
比如喬治·盧卡斯執導的原版《星球大戰》,三位主角幾乎都是沒名氣的藝人;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執導《頭號玩家》,男主太伊·謝利丹以往最出名的角色,也不過是《X戰警:天啟》中的鐳射眼;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阿凡達》,男主薩姆·沃新頓也是名不見經傳的藝人……
他們之所以喜歡用新人,一是因為新人好調校,更能配合導演的工作。反之,和巨星合作,巨星就未必配合導演工作。
比如約翰尼·德普在拍攝《加勒比海盜4》時,就向制片人和導演要求一間個人獨立休息室,而且休息室的裝潢費用高達一百六十萬美元,包括地毯、古董、燈具、瓷磚等等。
二是新人的片酬低。斯皮爾伯格當年跟湯姆·克魯斯合作《世界大戰》,這部電影并沒有賺多少票房,但湯姆·克魯斯片酬加分紅,卻拿走了一億美元的收益。
可是任用新人導演,就沒這些好處了。
新人導演經驗少、資歷低,未必能夠管好數百人的龐大劇組,更不要說指揮他們,團結合作,成功的完成電影拍攝了。
歷來新人導演要想上位,都是慢慢熬資歷,熬票房,熬經驗,從小成本的電影開始,慢慢開始拍大制作電影。
比如斯皮爾伯格,在導演生涯早期,他是先拍攝短片,積累經驗,贏得獎項,收獲名氣。隨后他又開始拍攝電視劇,先后參與執導了多部劇集。
直到七四年,他才執導了個人首部長片。距離他五八年拍出第一部短片,已經經過了十六年時間。
(斯皮爾伯格四六年出生,十二歲執導第一部短片。我十二歲時在干嘛?!)
可雷德利·斯科特七六年才執導第一部長片,現在,讓他來執導《異形》這部科幻恐怖大片,難度真不是一般的大。
“葉勁該不會是得失心瘋了吧?!居然會選擇這么一個人。”
“福克斯影業交到他手中,真的是一件好事情么?!”
“我們在質疑他的導演人選時,我們都忘記葉勁之前,從未管理過一家大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