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凱見第一個創意就被梁舒怡采納,非常高興,緊接著就又說了兩個故事創意。
一個是根據上官小寶漫畫改編的《李小龍》。七月中旬時,二十集的《刑事偵緝檔案》就已經播放完畢,隨后開播的是根據黃玉瑯知名漫畫改編的《龍虎門》。
這部劇由何嘉勁、林笛安、錢小壕、李賽鳯等共同主演,羅樂林、姜大衞、邵音音、岳華等戲骨共同配戲,可以說演出陣容也是非常不俗的。
《龍虎門》講述的是王小虎來香江尋找自己的伯父王降龍,并結交了光頭星、黑仔杰、四眼明、獨眼龍等一眾好伙伴。
在長洲花炮會上,王小虎力壓群雄,搶到最大的花炮,卻不想其中包藏著東瀛羅剎教的羅剎令牌,而羅剎令牌則關系著數億港幣的毒品交易權,因此一時間香江黒道聞風而動,都想將王小虎手中的羅剎牌搶到手……
王小虎在一眾好朋友的幫助下,打敗重重對手,找到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以及志同道合的好友石黑龍,并在伯父王降龍的幫助下,開創龍虎門,成為香江正道不容小覷的力量。之后,龍虎門更打入南韓、東瀛,與白蓮教、羅剎教等一決高下。
《龍虎門》漫畫是從七零年開始連載,迄今為止已經連載了十二年,六百多期,故事內容非常豐富,而且累積的人氣也很高。與《醉拳》、《如來神掌》以及《李小龍》并稱四大漫畫。
亞視的電視劇版《龍虎門》,即是根據漫畫改編而來,為了方便改編,相比漫畫做了一定的刪減。
原著《龍虎門》作為漫畫作品,藝術效果是比較夸張的。無論人物的服裝、言談、舉止,都有悖于日常生活。尤其武打招式,更是十分華麗。一出手就是光芒四射,一跺腳就是地裂山崩。
不過也正因為這樣的夸張,才使得漫畫如此受觀眾熱捧。
畢竟香江民眾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大學學歷,剩下絕大部分都是中學、小學乃至文盲的水平。尤其社會中下層人士,中學以下學歷的比比皆是。
這樣的受教育水平,使得他們的審美品味都比較樸素且直接。所以相比設定嚴謹,邏輯縝密的文學作品,他們更喜歡這種直觀感強,效果夸張的漫畫。
也正因此,在將《龍虎門》漫畫改編成電視劇時,亞視也對其視覺效果做了夸張。為此,亞視還特地從東瀛請來了《假面超人》的特效團隊,為《龍虎門》制作特效。
東瀛特效團隊的加盟,使得《龍虎門》的視覺效果非常不錯,也因此開播之后的收視率一直不俗,甚至好過無線的金庸劇《射雕英雄傳》。
有鑒于此,嘗到甜頭的策劃部準備再將玉朗國際旗下的經典漫畫《李小龍》也搬上熒屏。
……
《李小龍》漫畫開創于七二年,當時李小龍正憑借《唐山大兄》、《精武門》等電影火遍香江。
于是漫畫家上官小寶便蹭他的熱度,開始編繪名為《李小龍》的漫畫,講述主角李小龍在香江行俠仗義的故事。
因為打著【李小龍】的旗號,借著李小龍的熱度,所以漫畫取得了非常不錯的銷量。又因為當時琺律規定不嚴格,所以這種蹭熱度的做法,并沒有被禁止。
像黃玉瑯在自己的漫畫中,明目張膽的借用金鏞作品,在他的漫畫中不乏《九陰真經》、《九陽神功》、《降龍十八掌》、逍遙派、星宿派等專有名詞。如果按后世的琺律規定,他這種做法很明顯是侵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