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業帶著戴望和道柔從妓館慕莊中走出,張括等人在后面拱手相送,他們沒有去邸店休息,直接到馬廄牽了馬到城門口。等著城門開啟后,縱馬沿著戈壁沙漠邊緣往陽關而去。
他們來到一座光禿禿的山頂上,風吹日蝕后黃土剝離,三人騎馬上山。戴望與李嗣業并肩而列,遙望天邊地平線上晨霧淡薄。
戴望突然開口說道:“我們做這種斷人財路的事情,總會積壓一些怨言,定然有人不肯安于眼下的現狀,想要挑戰我們。”
“當然,專營本就是與民爭利。做事的時候,你要把握好這個度,都說天高皇帝遠,有什么事情盡量在遙遠的地方解決。出了大唐的境內,就沒有了大唐的法,即使殺人放火,只要你能夠兜得住。”
兩人說完這番話后,撥轉馬頭下山,徑直往陽關而去。
李嗣業他們到達陽關內的商行營地,這營地是由四排木墻和幾頂軍帳組成。當地人意識到這商行從建立之初就不同尋常。它與軍營幾乎沒什么差異,就連搭建過程都有守關的豆盧軍協助。
戴望親自設計了一面商行標志的旗幟,它是淡藍色的,旗面上畫著一條黑色如同褶皺的線條,其余空無他物。這樣設計的意思是,這條黑色的線其實就是從印度到陽關的行進路線,看上去就像一個不規則的幾字,這條線路經過他們的不斷摸索,已經最優化的路途了。
至于旗幟為什么選擇用淺藍色,因為傳統正統的顏色民間是不允許用的,比如日月星三辰色不能用,五行五德色不能用,所以一般民間是用白布扯幡,所以戴望用淡藍色,也是可以的。
李嗣業回到營地后,立刻給遠在長安的米查干寫了一封信,讓他帶著準備好的駝隊來陽關,捎帶一批黃金,作為商行基建的資金。李嗣業雖然讓戴望一切從簡,但商路的終點站也不能太將就了,不然對不起那些沉甸甸的胡椒。
……
天寶八載春,三月,米記商行米查干由于生意無法脫身,特地派二東家沙粒帶著商隊千里迢迢趕到了陽關,他們帶來了幾箱子的黃金,用于商行的基建。
古代建房子是最不花錢的,唯一需要大投入的就是木料,沙洲等地木材稀少,所以價格也貴,最節省木料的方法就是夯土砌墻、茅草覆頂。夯土砌墻唯一需要的是大量的人力,人力自然不值錢。
無論是民間蓋房還是官府蓋房,只有工匠才有工錢,最底層的百姓能給家人換些糧食就不錯了。黃金到位之后還得去敦煌的市場上換成素絹和糧食,這兩樣才是硬通貨。只要有糧食,到處都是等著吃糧的閑漢。
商行還沒有建起來,第一批貨物就從陽關外的月牙河驛站傳遞了過來,貨的數量不多,只有三石的量,但這對于他們來說有非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