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弩箭隊的段秀實跑過來問他:“我們要不要停止拋射弩箭。”
李嗣業笑著反問他:“這要看你的選擇,你是讀書人要拜孔子,他們把先賢的名字掛在了旗幡上,該不該投鼠忌器。”
段秀實按著自己的胸口說道:“孔圣在我的心中,而不是在對面的那些幡旗上,這種伎倆只能我們用,他們對我們沒用,照射不誤!”
并波悉林和曼蘇爾吃驚地發現,對岸的唐軍竟然不吃這一套,當士兵們把這一情況告知并波悉林后,這位阿拔斯王朝的支柱仔細細思考了良久,才開口說道:“命令部隊后撤,離開河岸邊一百步,夜間派出小股會水的勇士潛過對岸偷襲敵人。”
結果當天晚上對岸的唐軍營地中沒有發生騷亂,倒是河水中發生了一小撮激烈的戰斗,然后幸存下來的大食勇士濕漉漉地逃到了對岸。
第二日清晨,偷襲小隊的隊長向并波悉林匯報,昨晚偷渡河水的時候,碰到了偷偷摸過來的唐軍,由于當時能見度低,誰也不知道雙方的損失怎樣。
并波悉林只好放棄幻想,雙方繼續在卡沙夫河谷中對峙,直到第四天早晨,已經停止拋射箭矢三天的唐軍,突然用伏遠弩將一支長桿箭射了過來。
大食軍士兵注意到這箭矢的箭桿上捆著一卷細紙,連忙拆下來呈送到并波悉林的跟前。他撐開這細小的卷軸,上面用阿拉伯文字寫著一段話:
“我們兩國本為友好鄰邦,只因為一點小小的沖突而演化為大規模戰爭,這實在是不該,由于我們唐軍已經奪回了怛羅斯,撒馬爾罕和河中地區等九座城市,你們過去的過失我既往不咎。眼下我們在卡沙夫河谷對峙,這對雙方都沒有好處,所以我建議雙方開誠布公地談一談,希望能夠通過談判的方式,解決這場戰爭。如果并波悉林將軍有意與我們談判,介時我們就宣布各退一步,我撤退回到木鹿城中,悉林將軍帶兵撤回到圖斯城,我們各自派出代表在克孜勒庫姆沙漠的驛站中進行談判,以求達到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和解條件。”
看完這封信件之后,并波悉林陷入了深深的懷疑之中。李嗣業在信中這樣說,倒像是在拖延時間,假裝談判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按理說唐軍現在最期待的就是能夠速戰速決,早點回家,但現在謎一樣的舉動,讓并波悉林深深地感覺到懷疑,卻又無法斷定。
陌生的唐人讓他無所適從,他也從未和這類新的敵人進行交戰過,對于對手的舉動,他無法做出正確的推測和反應。
他把李嗣業的信給曼蘇爾殿下看了,連曼蘇爾也搞不明白他們的敵人到底要什么。
“依我之見,李嗣業定然有新的行動,所以才寄出這樣一封信,目的是將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談判這件事情上來。”
“我也是這么想的,我們與唐軍眼下能做的也只有這個,我們堅持與他們對戰,絕不讓他們得逞,也絕不讓他們的旗幟渡過河水。所以我建議不如假裝答應他們,以逸待勞看看他們還有什么計策。”
曼蘇爾也派人用漢字寫了一封信,用弓箭射到了對岸,信的內容是同意李嗣業提出的和談,但必須要求李嗣業率先將軍隊撤到木鹿城,然后他們大食在判斷出李嗣業的誠意后,才派出談判代表在沙漠驛站進行和談。
他和并波悉林都感覺到新奇,戰場之外談判這種事情他們也是第一次遇到,以前他們阿拉伯人從來都是正面硬剛,用血與火取得最后勝利,就連敵人要求投降也不同意,現在竟然也不得不應付什么和平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