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裝騎兵方陣過后,便是輕騎兵方陣。在河西軍的輕騎兵陣營中,也根據重量分出兩種騎隊。第一種戰馬前胸和脖頸處有甲胄防護,兵卒身披重型鱗扎甲,裝備長矛,橫刀和角弓。這是介于具裝騎兵和輕騎之間的騎隊。它相較與具裝騎兵的優點是適應多種地形條件下的作戰,靈活性勝于具裝騎兵,沖擊力優于一般的輕騎,是唐軍保有數量最多的一種騎兵。
第二種騎隊戰馬只有馬鞍和轡頭等附屬品,連兵卒的甲胄都是輕甲,裝備兵器為橫刀和角弓兩種,擁有超強的機動能力和靈活轉彎力,主要用于情報探查和襲擾。
李嗣業一言不發從他們面前打馬而過,等走到方陣的末尾,才回過頭來對李光弼說道:“不錯。”
僅僅只是不錯嗎,李光弼心中有些碎碎念,沒想到這位李大夫惜字如金,只做出兩個字的評判。他倒是想問問,跟安西騎兵和北庭瀚海軍比怎樣?
“大夫,東大營對赤水右軍進行巡閱。”
李嗣業點了點頭,表情恬淡地說道:“那就帶路。”
節度使儀仗隊伍繞過南城墻,往城東而去。
李光弼這次展示出來的,不再是一列列方陣,而是騎兵的日常訓練,練習在高速跑動中射靶。這是難度最高的訓練,即使有十年軍齡的老騎卒也不可能做到十發十中。
這種帶有表演性質的訓練負責演出的自然是各營中最出色的騎卒,他們臨時編成了一什,在押官揮動旗幟的指揮下,快速朝著場地中央的十面標靶橫沖過去。
他們的射擊區域與標靶之間拉著一條相距七十步的白線,這是角弓的最大殺傷半徑,超出這個范圍外即使射中了,殺傷力也不足以造成傷害。
馬蹄在地面上踏出嗒嗒的聲響,塵土紛揚,西風正緊,射手們橫著身子在馬上拉滿了弓弦,不斷地判斷著風以及跑動對箭矢的影響。陡然見最前方的一人松弦震響,箭矢帶著弧度拋向空中然后緩緩飄落,倏然擊中了靶面。其余人也各自扣弦,或擊中標靶或完全落空。
負責報靶的兵卒跑過去看,邊揮動旗幟邊高聲喊道:“十人六中,兩人擊中靶心!”
李嗣業贊許地點了點頭,表示這個成績已經很優秀了,以現在的風速還能夠上靶,真的是經驗豐富的老手才能夠辦到。
“很不錯。”
得到的評價依然是這短暫的三個字,這讓李光弼的心中頗為不爽,放開了喉嚨下令道:“剛才箭矢未有上靶者,打五十軍棍。”
這就有點兒賭氣的成分了,無非是想告訴李嗣業,他們的成績可以更好。
李嗣業回頭對他說道:“相對于他們來說,我更期待你的素質和表現,作為一個優秀的將軍,一個成熟穩重的指揮官,豈能因為他人的情緒和判斷而受到影響。”
這一句話把李光弼給問懵了,難道我體罰自己的兵卒也不對嗎?
李嗣業又道:“我問你,在平時的匯報訓練中,他們射出這樣的成績應該受罰嗎?”
李光弼慌忙翻身下馬,單膝跪在地上高抬起雙手叉著說:“啟稟大夫,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