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歸仁和安守忠一致決定,還像上次那般主動出擊,在長安城外以逸待勞占據主動,等著唐軍送上來進行一場血與火的正面交鋒。
唐軍中的最強戰斗力無非是李嗣業的河西、北庭、安西三軍。只要集中同羅騎兵和曳落河沖擊河西軍中軍將其擊潰,其余敵軍自然敗退逃竄。
雙方最終在皂河對岸的細柳原上擺開了陣列,李嗣業命令中軍揮動旗幟使隊伍停下,面朝敵軍擺出前四后三七個空心大陣,騎兵則如魚鱗般交疊在空心陣左右。后軍的朔方軍一部分則擺出了偃月陣,郭子儀穩居正中,他倒是希望敵軍來背后偷襲一下子,也讓李嗣業看看天下最強不一定是安西軍。
郭子儀擺出偃月陣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擔心李嗣業那奇怪的空心方陣會被敵軍沖垮,到時候他的偃月陣最大程度不受潰軍影響,能夠起到翻盤的作用。
七個空心方陣前后左右都是六排,正對敵陣的第一排是步槊,用來攔阻騎兵的沖鋒,沖鋒中的馬匹見到明晃晃的刀尖會躲閃不前,第二排是盾兵,當敵軍戰馬停滯開始用弓箭襲擾時,盾兵則上前與步槊相互掩護,后方四排均是弓弩手,用以對沖鋒中的敵軍進行攻擊。
李嗣業和李豫的中軍纛旗在空心方陣后方,這也是一個稍扁長的空心陣,不過守在陣前方的是大名鼎鼎的陌刀隊。
空心陣的中央是氈布掩蓋的玄武重炮,每個陣中排列著十三門,這樣的配置其實有一定的危險性,兵卒們能夠感受到后背火焰從他們頭上吹過,萬一那個炮炸了膛或者發生故障,最危險的就是站在炮前方不遠的人。
李嗣業在鳳翔蟄伏的兩三個月里,一直在進行空心方陣與騎兵的對抗演練,為了模擬出戰場的真實性,他特意讓燕小四在整齊排列的兵卒后方試炮,以訓練他們不被雷霆般的炮聲給嚇倒。
唐軍兩側率先有兩名騎兵出列,在馬上挽弓射出一箭之地的陣腳,火炮時代的來臨將使得這種射陣腳的方式變得只剩下儀式。
叛軍將騎兵作為主力安排在中央,步兵卻在兩側,一旦進攻開始,騎兵就會變成整支軍隊的鋒矢,只要將敵軍的大陣鉆出一個缺口,整個陣型就會全部奔潰。
安守忠也正要派人去射箭定出陣腳,李歸仁連忙說道:“不要被李嗣業騙了,你忘了他軍隊中有種能爆炸的利器,射程也非常遠,我們往后撤出兩百步,免得被他來個突然襲擊。”
叛軍開始緩緩向后撤退,李嗣業下令空心方陣前進,包括方陣中的火炮和彈藥車也都跟著向前。
“別撤了!同羅騎兵上前,沖擊敵軍本陣!其余軍陣和敵軍拉開距離!”
戰役就在這猝不及防的一瞬間開始了,戴著翻耳盔的叛軍騎兵向前沖鋒,他們特意拉開了間距,以防止被密集的玄武炮給擊中。
唐軍方陣中的玄武炮點燃了捻子,百門火炮前后依次噴吐出雷霆火焰,在沖鋒的敵軍中炸開,馬兒翻倒在地,騎在馬上的兵卒被壓斷了右腿,殺豬般地嚎叫不止。許多戰馬被驚嚇放慢了腳步,致使后方的沖鋒受阻。
燕小四站在中央的空心陣中,揮動赤色令旗命令炮兵們清理炮膛、裝藥、裝捻子、整個過程顯得異常漫長。叛軍騎兵加快了速度朝著空心陣沖來。
指揮空心陣的馬磷揮動旗幟命令前排步槊手半蹲,將槊尾頂在土中,槊鋒四十五度角前刺,后排的弓弩手開始對準沖過來的騎兵攢射箭矢。叛軍騎兵沖至近前放慢了速度,摸出角弓對準步槊手,要將空心方陣打開缺口。
馬磷立刻揮動旗幟,命跳蕩持盾牌上前護住,弓弩手依舊在后方不斷拋射箭矢。
燕小四指揮兵卒們將炮彈換成了鐵條碎片裝填進炮口中,揮旗向馬磷穿令,馬磷立刻指揮方陣前排向兩邊撤退,將七十門火炮的炮口暴露在敵軍面前。
敵騎開始向前沖鋒,他們都要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把敵軍會噴火的炮筒子給弄翻,把操炮的人全部殺光。燕小四則在心中默念著距離,命人點燃了捻子,開始等待著敵軍騎兵迅速迫近。
他們經歷了前兩輪炮彈之后,誤以為只要沖得快,炮彈就只會在身后炸響。此刻他們已經沖到了火炮跟前,曙光已經到來。
前排的七十門玄武炮噴出了熾烈的火焰,無數炙熱的鐵屑和殺傷破片從炮口中噴出來,沖在最前方的騎兵直接翻到在地,人和馬的身體像一塊塊破布,被鐵片撕裂出無數道傷痕,唐軍陣型的面前堆積了一排人馬尸體。
李歸仁急火攻心,連忙下令道:“叫騎軍撤回來,曳落河與同羅騎兵絕不能夠損失掉!步兵陣押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