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秩序崩壞的時代,人們的需求降低為生存,掌握著糧食就意味著掌握了生存權,無窮的百姓會因為饑餓而去投靠叛軍。這意味著只要叛軍儲存糧草的那個地方能守住,只要他們有片刻的喘息之機,就有可能恢復過來。對于敵我雙方來說,誰占據了糧食,誰就像貓妖那樣擁有了九條命。
所以任何有可能消滅叛軍的有利形勢都不應該放過,趁著安祿山剛死群龍無首,趁著叛軍權力重心尚未確立,所以火速北上追擊叛軍,再次將叛軍陣營打破,才是盡快取得勝利的不二法門。
李嗣業突然醒悟到什么,連忙吩咐道:“趕緊派人去東夾城的左藏宮和上陽宮,看看里面還剩下多少財物?”
臧希液派騎兵去了上陽宮,封常清派兵占據了左藏宮,把所有搜刮出來的財物堆放在宮門前,叛軍之前把洛陽的財物往范陽轉移了不少,這些都是剩下的。除了要給友軍酬勞,還要兌現對自家將士們的承諾。在陜郡與敵交戰的時候,李嗣業曾經公開激勵,對立下斬首軍功的兵將們大加封賞,一個頭顱一斗米,十個頭顱一貫錢。
唐軍對斬首的軍功要求很嚴格,必須有旁觀者為你證明,還必須有上級保證這是你親手斬殺的敵人,而不是從弓弩手的利箭下撿的尸體。所以他們拼上性命所賺取的功勞,除去朝廷的十二轉封官外,最期待的便是米糧和錢財的獎賞了。
他立刻要求臧希液和封常清把所有斬獲首級從將領到兵卒全部列成單據送上來,結果總計斬首兩萬三千級,折換成米糧為兩千三百石,就算換成錢財也不過兩千三百貫,加上各種叛軍軍官的人頭價值翻倍總計也不過萬貫有余。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洛陽就算是經歷了叛軍的搶劫,湊出給予兵卒們的獎賞還是綽綽有余的。
李嗣業手中翻閱著封常清遞上來的斬首榜單,竟然有他熟悉的兩個人名列前茅,一個是養子李崇豹,斬首十三級,其中擊殺兩名校尉,位居第三,另一個是張小敬,斬首十六級,擊殺軍官是一個旅率,排名第十一。”
他有些難以置信,指著李崇豹的名字問封常清:“這個不是你照顧他,故意讓人給拼湊了十三顆頭顱,還弄了兩個校尉?”
封常清矢口否認道:“推演功勛需要的是絕對的公平,我豈能徇私情讓廣大兵卒寒心?這里面的每一顆頭顱都是他渾身浴血殺來的,你要是不相信,可以親自叫過來問他。他總不會對你這個阿爺撒謊吧。”
“不必了。”他搖了搖頭道:“他做的很好,我相信我的兒子。”
他又瞄了一眼張小敬的斬首數量,竟然有些懷念起自己從前當做基層軍官帶著兵卒沖殺時的情形,那時可真是一步一個血腳印。
……
很快皇帝的圣旨從關中到達了洛陽,先是對參戰功臣進行了封賞,其中最大的難題是已經升到頂格的人該怎么辦,李嗣業早已是西涼王,又兼太尉,還有對郭子儀的封賞都有這樣的問題,在戰爭的最初期因為渴望勝利,急需武將出力,所以才不要命地封。當等局勢差不多穩下來的時候才發現,參與收復兩京軍事隊伍中,三品以上的虛銜實銜已經多如牛毛。
李亨為此詢問了自己的智囊李泌,李泌給出的答案有兩條,一種就是當爹的功勛賞到兒子甚至是孫子身上,只要敢想敢干,剛生下來襁褓中的孩子也能做五品官。另一種就是賞封地以遺傳子孫,封地不需要多,百里縣國足矣。當初安祿山若是有遺傳給兒子的封地封王,說不定也不會造反了。
盡管皇帝對李泌的某些意見不能茍同,但他依然同意了李泌的說法,如今他已經沒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
同時對某些人的處罰也必須要進行,攤上事情的臧希液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正義之舉,竟然還能成為被罷免掉官職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