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業搖頭笑了:“他們怎么可能會被同一件事絆倒兩次,況且離間計對李光弼也許有效,但是郭子儀……這人素來愚忠,已經把自己的身家性命與皇帝綁在了一起,朝廷就算把他的祖墳給刨掉,他都不會改弦更張。”
崔乾佑順著他的話往下說:“主公說的沒錯,對皇帝中忠心耿耿的將領不少,但皇帝真心相信的人卻很少,如今朝中不但有皇帝,武將,還有權閹,他們遇到危難關頭時,自然能夠擰成一股繩,但若是危機解除后,全都會露出本性。”
他抬頭看到李嗣業逐漸清澈的目光后,連忙低頭說道:“這是卑職的一點愚笨的見解,僅供主公您參考。”
李嗣業心中洞明,點點頭對一旁的徐賓說道:“把岑參、嚴莊、高尚還有段秀實,燕小四,白孝德、田珍都叫進來。”
進入帳中的將領和幕僚們分坐在兩旁,他眼前豁然開朗說道:“剛才崔將軍的話讓我豁然開朗,我自然不能讓朝廷完全疏離郭子儀,但可以讓他們增添裂痕,針對他們的舉措打出一套組合拳。朝廷欲解除潼關危機,必然要派使者去幽州勸降史思明,我們可先行一步與史思明聯絡。誰愿意前往?”
他說完這番話后,下意識地將目光投向了坐在右側的嚴莊,岑參主動站出來說道:“主公,我愿意再次前往幽州,說服史思明與我軍聯合。”
嚴莊似乎有所感知,也站立起身叉手說:“卑職也愿意為使節,以三寸不爛之舌勸說史思明共同進退。”
“好,”李嗣業贊許地說道:“我相信二位,此去雖然有艱險,我們可向史思明提出豐厚的條件,河東一直是幽燕之地的軟肋,只有控制河東,史思明才能安穩地占據北方,只要他愿意合作,我可以讓出相州、衛州等地,可使得他方便從太行山的井徑口和娘子關進入河東,我在潼關既可以牽制關中守軍,誘使河東軍的主力南下蒲州防守黃河渡口,這不正是他的天賜良機嗎?”
兩人齊齊叉手說道:“主公所言極是,我們一定把你的話帶到。”
他又朝徐賓說道:“徐兄,你替我下南陽一趟去見魯炅,他昔日是我的舊屬,聽聞此次鄴城之敗他的軍隊率先敗退,在南逃的過程中搶劫百姓,燒殺淫掠,這便是他的心病,你以此為突破口勸說他不要北上,可以事先偽造兩封朝中御史彈劾他的奏疏。”
徐賓叉手應允:“請主公放心,此事我一定辦到。”
李嗣業又搓著雙手說道:“接下來該對付郭子儀了,郭氏挾潼關之利,掌握關中十萬之眾,諸如龍驤軍龍武軍雖然未曾參戰過,但裝備甲胄總還是最精良的,若他堅守三四個月不出,我軍終究勞師疲憊。剛剛崔乾佑有句話說得很好,危難之際大敵當前時,朝廷的武將,閹人還有皇帝都能夠擰成一股繩,但若警報解除后,他們很快就會陷入相互爭斗中。我們的第一步便是施展離間之計,試探朝廷對武將的態度有多敏感,影響潼關軍心。第二步以歸降為名遞交投降書,與朝廷進行談判以穩住郭子儀。”
“只留部分兵力留在潼關之前,待徐賓嚴莊說服史思明進攻河東之后,飛虎騎與瀚海軍則從壺口故關吾兒峪入河東上黨郡。我倒要看看河東節度使鄧景山是顧得了云中太原,還是顧得了上黨蒲州。”
直接對郭子儀施展離間之計是不可能的,皇帝事先已經做了周密的防范,郭子儀主動把全家交到李輔國手中監視在長安,這種類似抬棺上任的舉動也足以使李亨加倍信任。但郭子儀能獲得信任并不代表別人也可以獲得信任,退守潼關的武將中有一個短板,那就是繼任安西節度使的封常清。
李嗣業感覺挺對不起封常清的,自從他百騎入魏州奪權之后,田珍和李崇云帶走了軍中一半人馬,封常清卻堅持歸順朝廷。
這是人各有志不必強人所難,他并未責怪封常清的不忠。但封常清的忠義舉動并未感動朝廷,反而因為他昔日的身份一直受到冷遇。別的節度使都有自己的就藩之地,他率領的安西軍卻只能依附在朔方軍之下。
如今為了攻取潼關,攪亂敵方軍心,他不得不先從這位老部下下手,用他的血來揭露朝廷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