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鄴城之戰后,河東軍已經成為唐軍陣列中最強悍的存在,當初七節度使全線潰敗,只有三晉兵和王思禮的關內軍得以成建制而退。為了防止河東一家獨大形成割據威脅關中,肅宗李亨特意將河東一分為二,將上黨以南的區域設置為澤璐節度使,上黨以北仍然為河東軍,河東節度使的兵力也一分為二劃給了王思禮。
朝廷在沒有劃分兩個藩鎮的時候,李嗣業自然不敢貿然進河東,因為他的飛虎騎和瀚海軍在平原作戰擅長,但一進入太行山脈,將處處受到地形限制,面對擅長山地作戰的河東軍難以取勝。況且河東節度使麾下兵力多達六萬余人,面對這樣一個大藩鎮進行客場作戰,敵軍自然要比他更為有利。
李亨劃分藩鎮的舉動為他進攻上黨創造了有利條件,兩個藩鎮互不統屬,各自為戰,再加上史思明的加入,讓河東地區的形勢對李嗣業更加有利。
王思禮派出去的使者黯然返回,這一來一去路上就要花費一個月時間,等他回到絳州時,恐怕戰局又是一種情況。
李嗣業已經將指揮權下放給了李崇豹,讓他著手部署進攻絳州。
自古絳州有龍門之稱,它與潼關陜郡隔黃河相望,中間還隔著中條山和王屋山,而他的北面乃是呂梁山脈。如果說上黨中間還有一塊盆地的話,絳州幾乎全部處于山川丘陵之中,只有西邊靠近蒲州的聞喜,稷山等縣地形稍稍平坦一些。
李崇豹將自己的麾下編為一半步軍一半騎軍,遇山路命步軍為開拓,若是平坦地形則以騎兵沖鋒。在這種地形條件下,中原戰場上常見的各種奇門大陣全無用武之地,更方便施展的是以團或旅為單位的百人隊搭配陣列,以三才陣為基礎,跳蕩,弓弩,長矛盾兵等進行戰術配合,地形越是復雜,分工愈需要細化。
他領兵率先進攻絳縣,戰前布置作戰任務,從軍隊中挑選出二十三個旅,親自給這些旅帥下達命令,以精壯勇士身背陌刀,趁著夜色撲上城墻,迅速奪取了絳縣縣城。
這是李崇豹獨自作戰以來初試鋒芒,具體該怎么做絲毫沒有人指導,他曾經試過詢問父親李嗣業和段秀實,又猜想自己的師父封常清在的話,會如何進行作戰。他跟隨封常清幾個多月,又跟隨父親麾下的這些將領,心中對他們的指揮作戰能力有了自己的劃分。
如果公允一點的話,封常清的軍事水平是稍稍高過阿爺李嗣業的,又遠超河西軍中的所有將領,就連李嗣業極為倚重的段秀實與封常清相比,也顯得平庸了許多。
李崇豹的討教自然碰了冷釘子,當問到李嗣業的時候,他只說你自己拿主意,我一概不參與。他又去問段秀實,對方也只是笑而不言。他才隱隱猜出阿爺是在刻意考教他,心中也暗暗憋了一股勁兒,絕不能讓父親失望。
他的下一個進攻方向是聞喜縣,位于中條山脈和鳴條崗的中間地帶,他派出斥候先進行查探,得知澤潞節度使王思禮已經親率一萬三千人來到聞喜縣,依托縣城以南的美良溝扎下營寨進行抵抗,一邊等待著朝廷的救援,準備保守地防守下去。
美良溝此地也十分有名,是太宗李世民擊敗劉武周部將尉遲敬德的地方,如今古戰場的隘口附近,雙方也開始了接戰。
王思禮所駐扎的美良溝隘口草木茂盛,他軍中的兵卒也俱是中條山脈中的山民,射獵攀援的本領都非常強,能夠依托有利地形進行作戰。
李崇豹帶兵進入山溝中,由于川谷比較狹窄,不利于騎兵作戰,河西軍數量的優勢也無法發揮。
他親率八百名精干兵卒在前方探路,以跳蕩手持盾牌在前,長槍兵手持步槊在后,弓手緊跟在他們身后。
遙遙可見昭義軍扎下的營寨將十余丈的隘口占滿,其中瞭望臺等社稷依托地形而建,李崇豹看到這情形,仿佛張開了獠牙的獵狗,幾乎找不到任何弱點下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