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田承嗣率軍撤退到云州城后,把云州的防務交給了能征善戰的侄子田悅,自己則前往范陽面見皇帝史思明,向他講述這次太原戰役的得失成敗,總結經驗教訓,將來卷土重來時才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他剛從云州回到范陽,李嗣業便已率大軍包圍了云州。田悅不辜負伯父的托付,每日衣不卸甲巡守城墻防務,堅壁清野,又命人連夜加固城防,派人向范陽求援。
李嗣業命圍城兵卒組織兵力進行嚴查堵截,云州前后三次派出去的信使都被抓獲關押,這些田悅自然不知情,他信心滿懷地認為,伯父很快就會帶著大軍來解救云州。
但這次李嗣業準備充分,從關中調來的三萬大軍因旅途多山沒有攜帶炮營,卻攜帶了許多殺傷力驚人的爆彈雷和猛火雷,可以用拋石機和弩炮等簡易拋射武器拋射到城墻上。
他以前搞過的熱氣球也請人做了圖紙改進,工匠可以通過圖紙做出更加規整,性能更加完善的熱氣球。只需要就地取材用竹木和油脂就可以做成,算是從地面到空中的全新戰術突破。
守城一方慣用的伎倆是用磚石泥瓦將城門封堵,這樣就算再厲害的攻城錘也無法將城門撞開,只能乖乖地用攻城器械去攀上城墻。
云中、代郡均為漢代進攻匈奴的前沿陣地,又成為北魏國都,城池經過歷代修繕,早已經是固若金湯,若非當初鄧景山初上任河東時不摸情況疏于防守,史思明想要從他手中奪走云州,非得崩掉半塊門牙不可。
城上的防御措施極為嚴密,不止有遠程打擊的強弩,還有能夠反復使用的檑木,城墻的馬臉構筑巧妙,如同凹凸狀,使得攻城隊伍左右不能互援。
李嗣業在心中估算了一下,如果采用傳統的老辦法硬著頭皮攻城,幾乎要在城頭上折損近萬人,這樣的損失近乎一場慘敗了。
他絕不允許兵卒們的性命在攻堅戰中白白消耗掉,就必須采用討巧的辦法,哪怕花更多的錢財軍費,浪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也要比消耗生命強得多。
為此他想出一個非常簡單有效的笨辦法,那就是利用坑道挖到云州城的城門下方,再利用火藥將坑道炸塌方,頂上的城門以及堵塞城門的磚石就會陷落到下方,這樣就能夠順利地攻入城中。
事實證明李嗣業還是想簡單了,軍師徐賓用熱氣球飄到天空偵查了一下云州城的城中結構,才知道云州城的四面都有甕城,僅僅炸塌外城的城門還不夠,甕城內部的城門才是關鍵,如果田悅真是抱著死守的打算,他必然要封堵內城的城門,這樣一來坑道的難度就無限增大了。
況且在反坑道作戰方面,古人也擁有非常厲害的土辦法,比如埋在土中甕缸來聽地底下傳出挖掘的聲音,知道敵方坑道的具體路線后,可在其掘進的路線上挖一個大坑儲水,敵軍挖掘通過必然要發生透水。
所以攻堅必然是一個艱難的事情,他將圍城的兵卒擴充出十三個掘進營,從四個方向向城內挖掘地道二十六個,而且請了專門的陰陽術算師來確定方位和距離。
其中一半的地道是用來破壞城墻和城門,另外一半將通往城中偏僻地帶,用來向內運輸內應的兵力。
整個地道作業要耗費三個多月的時間,在此期間李嗣業不斷地派人用拋石機往城內拋射爆彈雷和猛火雷,造成大量的殺傷。或者用熱氣球從城池上方飄過,對準軍營等人比較密集的地方進行投彈,給城內造成了強烈的恐慌,照這樣下去,很多人不等敵軍攻城就被火焰活活地燒死了。
燕軍為了躲避唐軍的炸彈,只能盡量住在磚木建筑內,或者在地上挖地窖來住,城墻上放哨的兵卒看見天空中漂浮的熱氣球,就連忙敲鑼傳遞信息,讓所有人都躲起來不要拋頭露面。
隨著挖掘的地道一個個被敵軍發現,如今可用的地道只剩下六七條,其中四個是用來炸塌外城門的,還有兩條通往甕城的城門,一條通進城里民宅中的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