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率軍回到成都后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又在城中給嚴武建了一座祠堂,命人塑像香火供養。第二件是對參加討伐蜀中的將士論功行賞,其中崔氏兄弟功當第一,崔寧被任命為成都尹兼任劍南川中節度使,兄弟二人都被加封了郡公。第三件事是在蜀中施行新稅法,以兩稅法和攤丁入畝結合,免去蜀中一年賦稅,用于擴建新的劍南軍。新劍南軍被分為四軍五城六守捉,團結營改名為軍陣容保持不變,另外三軍分別為東川軍,西川軍,和重慶軍。
對于這三軍軍使的人選,李嗣業自有打算,他再次前去拜訪了郭氏兄弟,希望他們能夠在川中擔任軍職務。
郭英義和郭英干出于對自身處境的考慮,更是由于李嗣業厚葬嚴武后,獲得他們的一部分好感。他們答應了李嗣業的要求決定出山,分別擔任了東川軍和西川軍的軍使。原益州刺史杜濟擔任渝州刺史兼重慶軍軍使,這樣川中就形成了兩大一小的相持平衡格局。
此時李嗣業已經入川半年之久,在這期間南方朝廷欲趁著李嗣業進攻蜀中伺機北伐,從襄陽出發北上進攻武關,被武關守將阿史那啜律擊退。
相比起李亨的北伐力度,史思明對河東,關中等軍事要塞的進攻則尤為激烈。他兩次派兵進攻云州城,都被白孝德防守得水泄不通,只能無功而返。云州城行不通,他便派兵企圖從太行八陘之井陘進攻太原,被李崇豹在井陘關擊退。
至于山河表里的潼關,史思明不認為自己有安祿山那樣的好運氣能攻下來。
李嗣業能夠順利地攻下成都不至于后方失火,除去麾下軍隊訓練有素,將士勇猛之外,最主要的是因為他所占據的區域是天下間地形最為復雜的地帶,囊括了太行山王屋山之間的三晉,秦嶺山脈環繞的關中和漢中,有橫斷山脈和大巴山的蜀中,更有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的朔方,這些地區面對中原和江南有天然的地利優勢。但同時也與北方的回紇吐蕃契丹等部接壤,容易受到進攻襲擾。
吐蕃蘇毗如自從在隴右大敗之后,再沒有對河西隴右地區進行過大的軍事行動,但他們將戰略重心轉到了蜀中,企圖越過橫斷山脈進攻川中盆地,所以李嗣業對新任劍南節度使崔寧的支持是不遺余力的,只要這兄弟倆不鬧什么幺蛾子,他可以保證他們能夠享受待遇壽終正寢。
在崔寧擔任河西節度使之初,吐蕃對川中進行了三次大的進攻,都被崔寧帶著劍南軍擊退,李嗣業因此多進行了幾次口頭嘉獎,又賞賜了大批財物。
除去吐蕃之外,回紇勢力中的親唐派也蠢蠢欲動,以助唐平叛為借口多次襲擾河套地區的三受降城和河東一帶。
李嗣業為了維持背后的安定以進行統一戰爭,決定派出使者攜帶大量錢財安撫回紇。回紇可汗口頭上答應得很好,盟約也簽訂得痛快。但過去不久便舊病復發,照舊對朔方與河東施展進攻。
李嗣業心急如焚,中原是主要的產糧區,人口恢復快,征兵也容易,若是給史思明發展壯大的機會,日后若想要滅他需要花費更大的代價。而想要收拾回紇,也至少需要一年時間的戰爭準備,且動用兵力糧草耗費巨大,容易讓史思明從背后鉆了空子。
在前后三撥使者失利的情況下,北都太原留守,兼中書門下平章事岑參主動請纓,前往回紇金汗王帳商議和親。
李嗣業點頭應允,反正要嫁也是嫁李唐家的女兒,他是空手送人情,一點兒也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