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豹打定主意后,深吸一口氣說道:“岑夫子,我已經決定了,愿意娶可汗的女兒為妻。”說把他從自己的脖子上摘下一顆虎牙釣墜,遞給岑參說道:“這是在山中獵獸時獲得的老虎的虎牙,做為定情信物送給雪珠郡主。”
岑參點點頭,拿著吊墜翻身上馬,進入了茫茫的草原之中。
一個月之后,李嗣業命韋應物為送親使,將李唐皇室的郡主遠遠地送到了漠北的回紇金汗王帳。然后送親使搖身一變成為接親使,把可汗的女兒雪珠接到了太原與李崇豹成親。
李崇豹新抱得美人歸后,洞房花燭夜,如膠似漆,過了兩個多月甜蜜的婚后生活,但他這樣好日子沒有延續多長時間。因為李嗣業已經決定再次帶兵伐燕,要將整個中原收歸己有,自然要先從云州打下史思明的老巢。
史思明在洛陽稱帝后不久,深感幽燕的重要性,遂開始實施兩都政策,將幽州定為北都,并且長期居住在幽州,隨時準備進攻李嗣業占據的河東,把兒子史朝義留在洛陽當留守。
元朔四年,也就是李亨的上元二年,突然從江東的金陵傳來消息,太上皇李隆基和皇帝李亨在一個月內先后去世,太子李豫繼位,剛成為皇帝的李豫雄心勃勃,誓要恢復大唐河山。
他將老司空郭子儀從襄陽請到了皇宮,與群臣商議北伐的主攻方向。若要從仇恨方面來講,李嗣業占據長安扶持偽帝,對大唐社稷的危害最大應該優先討伐。但是李嗣業占據的區域皆有山脈縱橫阻擋,關山林立,飛鳥難渡,要想成功難度系數太大。
最終在郭子儀的建議下,皇帝選擇北伐中原,將最終目標選為洛陽。并且起大軍十萬以郭子儀為主帥,仆固懷恩和長孫全緒為副帥,分為兩路大軍,一路從鄱陽湖進入揚州運河,沿運河北上過睢陽進攻徐州,一路從陸路出發,進攻廬州。
太子史朝義得知后,立刻發文向自己的父皇求援,但史思明這邊也壓力山大,他要直接面對李嗣業十二萬大軍的圍堵,宰相薛嵩向他建議暫時投向朝廷宣布歸順,把洛陽讓給李豫,撤回長江以北。與朝廷先合力收拾掉李嗣業。
史思明最是靈活多變,知道一打二打不過,立刻派人前往揚州給李豫送上降書,愿意繼續做河北節度使。
李豫本來是不相信他的,此人已經是第二次宣布歸順了,日后得到喘息一定會再次反叛。但這次史思明做出的巨大讓步讓他心動,直接放棄河南的大片土地,洛陽又直接回到大唐手中。
朝中多數官員建議皇帝答應史思明表面歸順,讓他和李嗣業在幽州掰腕子,朝廷隨時在后方獲取漁利,他們甚至可以北上進攻武關,與史思明合力夾擊李嗣業。
李豫與李輔國商議之后欣然同意,派出宦官中使北上宣旨,封史思明為信義王,這個封號聽起來有幾分諷刺的意味。
于是大燕雄武皇帝脫下了黃袍,從皇帝降格為二字王,占有黃河以北的廣袤地區。他給兒子史朝義下令從洛陽撤出,將兵力收縮至鄴城,而幽州和營州的兵力也得到了補充,一時間達到了十八萬人,遠超李嗣業出征的十二萬。
李豫命郭子儀率兵北上,接管燕軍撤走拋下的洛陽以及周邊地區,而且向安陽和信陽派駐屯兵。又派出兵力西進伺機進攻潼關和武關。
李嗣業得知后并不緊張擔心,他接手關中后重點對潼關和武關行進了加固和擴建,在城墻安裝了炮臺,再加上城關兩側山川險峻。除非是天兵天將才能夠攻進來。他還命人在太行八徑之間修建險關,將河東和關中一帶打造成了堅固壁壘。
這樣李嗣業就能夠最優化地節省了防御兵力,從而騰出人手來進行重點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