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身為三朝老臣還是要點臉的,只擺擺手說道:“進占鄴城沒有遇到半點阻力,不過是投機取巧而已,老夫怎么能向皇上邀功獻媚?”
“老令公早已是德高望重,名滿天下,封無可封,天下人都知道你不在乎這點功勞,但是我們麾下的這些將士,他們卻需要功勛來激勵,令公就當是為他們請功。”
郭子儀連忙歉意地說道:“你看你,你要是不說我怎么能想起來,老夫這就向陛下去信,為三軍將士求賞。
他們進入鄴城不足一月后,皇帝的封賞旨意便送達,還送來了許多的金銀獎賞士卒。將士們當然倍感興奮,因為占領鄴城他們沒有流血,這也多虧了老令公能替將士們著想。
監軍董秀偷悄悄地找到傳旨意的中使劉清潭,把這場功勞的始末直言相告。劉清潭將信將疑,反問董秀道:“以郭令公如今的威望和功勛,還用得著貪這點微末功勞,你未免言過其實了吧。”
“老令公自己可能無欲無求,但他的兒子還有他的老部下都在軍中。鄴城本來無人駐守,他渡過黃河唾手而得,卻被他吹噓成功勞,這不是欺君罔上是什么。”
劉清潭笑道:“欺君罔上倒不至于,郭令公寫給陛下的報功奏疏我也看了,雖說是報功,但他上面寫的是入鄴城未遇抵抗,所幸將士們行軍迅速,不敢怠慢,才得全功,按照他這樣說沒什么問題。”
董秀惱火地說道:”他這是玩文字游戲!身為當朝令公竟然如此欺瞞陛下,陛下寬宏大量可以不跟他計較,但我們身為臣下知而不報便是不忠了,就算劉中使不愿意多事,您也應該先報知給魚公。”
劉清潭點了點頭,好像董秀所說也不無道理,但他與一般的太監相比,多了許多人情味,決定先去給郭子儀通個氣,然后再向上面稟報,這樣也算是兩不得罪。
劉公公私下約見了郭子儀,也沒有直接了當開門見山,稍稍寒暄之后才步入正題,說有些對令公不利的傳言,怕被人傳到陛下的耳朵里去,令公預先要有個心理準備。
郭子儀瞬間明白了這話中的含義,連忙星夜給皇帝寫了一封告罪的奏疏,說這是為了激勵將士們的士氣,并且愿意自降爵位以謝罪陛下。
等郭子儀的奏疏傳到揚州,魚朝恩已經做好了打擊同僚的打算,要黑郭子儀這樣秉公守法的道德楷模,想挖到黑料是不容易的。
魚朝恩在朝堂上公開攻擊郭子儀虛報功勞,也幸虧郭子儀的奏疏到的及時,皇帝李豫也算開明,說大軍進入鄴城即將面對李嗣業,為將士們討要功勞獎賞也是為了激勵士氣,郭令公對朕忠心耿耿各位不必猜疑。
魚朝恩當然不肯這樣輕易罷休,上前面呈皇帝說道:“郭子儀固然忠心,但此風不可長,為不使他人爭相仿效,陛下應當略施懲戒,將郭子儀降爵罰俸,郭晞和仆固懷恩等將領的賞賜收回。”
依附魚朝恩的朝中一干黨羽紛紛上前表示贊同,李豫也不好說什么,但是他認為賞賜出去的東西豈能收回來的道理,便決定只責罰郭子儀一人。
皇帝的旨意傳到鄴城,郭子儀甘心領受了責罰,但對于將士們來說,心中卻頗不是滋味。再怎么說他們在前方也是要面臨生死的,區區這點微末功勞朝廷也要斤斤計較,好不容易鼓舞起來的士氣瞬間低落下去一半。
與唐軍這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嗣業接連提拔了進占冀州城的河東軍中將士,他們也同樣與唐軍一般,沒有費一兵一卒,也沒有費一槍一箭,只是趁著史朝義撤出冀州后襲取了城池。李嗣業卻絲毫不吝惜他的賞賜,有三十名校尉升任中郎將,其余將領各有賞賜升遷,率軍入城的主帥張光滔被李嗣業提拔為河東節度使。
這讓將士們心生愧意,好像沒有真正經歷過拼殺,對不起這份安到頭頂來的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