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怕這個,他沒有皇命在身,在江城里動武就等于作亂,我正好借魚公公的手參他一道奏疏。”
“若他要是過江呢?”
賀蘭進明略一思索:“人家是汾陽郡王,自然是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我們管不著也不用管。”
……
郭子儀離開賀蘭進明的府邸,對跟在身后的長孫全緒說道:“你剛才不該與那賀蘭進明起沖突,這樣只會使他更加忌憚我們,眼下強敵在側,你我就算再不忿也要顧全大局。現在雙方的關系鬧僵,賀蘭進明必然消極對待,如今我只有南下建康去見陛下,才能名正言順地掌握兵權,發兵解救襄陽,唉,只是不知道是否來得及。”
兩人正說話間,突然從遠處奔來一匹快馬,馬上是身背三根翎羽的信使。這信使從荊門方向而來,一邊策馬一邊高聲呼道:“快閃開,襄陽失守,雍軍已迫近荊門了!”
郭子儀悲痛及心,捂著胸口一個踉蹌,長孫全緒連忙上前將他攙扶住,安慰道:“令公莫要太過悲傷,張巡將軍死得其所,今日之計是要守住江城,才不負他的犧牲。”
郭令公忍住心塞,沉痛地說道:“襄陽鏖戰不過拖延了雍軍一年而已,并未給對方實力造成削弱。陛下將兵力均勻散布防守長江,哪能抵得過對方集中優勢強兵挨個攻城略地。如今江城的七萬兵皆未經戰陣,若想要抵擋強敵,就必須從別處調來援軍。看來我必須前往建康一趟求陛下派援兵。”
他又再三吩咐長孫全緒道:“你率親衛們留在江城,萬一雍軍快速奪下荊門,你就協助賀蘭進明守城,切記,無論是勸導也好,還是威脅也好,一定要讓賀蘭進明堅持守江城,也定要堅持到我率援軍趕來的時刻。”
長孫全緒是響當當的漢子,當即便做出了承諾:“令公請放心,只要有我在,江城必不能為賊所破。”
他這樣說自然有十足的信心,在襄陽參與堅守的這一年多來,他向郭子儀和張巡學習守城戰術,能指揮兵馬獨擋一面城墻。經歷了襄陽之戰的慘烈,再到別的地方守城,堅守一到兩個月還不是輕輕松松。
郭子儀放心地帶著一部分隨從,征用了一條大船沿著長江而下前往建康。
大船順江而下,經過安慶途徑采石磯,最終到達了燕子磯碼頭。郭子儀離船登岸后,快馬加鞭進入建康城。
身為大唐碩果僅存的郡王功臣,郭子儀有直入宮廷奏事的權力。不過他的行跡很快就被宦官魚朝恩知曉,這位權閹很快就想出了反制手段。
他指令御史大夫周皓彈劾郭子儀,指責他臨陣脫逃致使襄陽失陷。這已經算得上惡人先告狀了。其實襄陽什么情況,明白人心里都清楚,一座城池被整整圍困一年沒有補給,早就該易手了,郭子儀這個時候脫身,實則是為了顧全大局。
但魚朝恩在建康的權力很大,朝中很少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皇帝李豫把彈劾奏疏積壓在案下置之不理,親自去宮門口迎接郭子儀。
他牽著郭子儀的手走進殿中,言語之中十分親厚:“令公涉身赴險襄陽堅守一年有余,令朕心中十分掛念,希望你能夠早日全身而退。昨夜夢見西方有金雞鳴啼,醒來命人占卜應是上上大吉之兆,想不到今日卻應驗到了令公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