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那維格城邊境,洛伊小鎮上。
洛伊小鎮上一個平時很少有外鄉人到來的貧瘠小鎮,這個以種植小麥等農作物為主的農業鎮子就像是許許多多坐落在平原角落里、從來不受人關注的小鎮一樣毫不起眼,作為一個普通鎮子,教廷的禁忌騎士平均半年才會到訪這里一次,商隊什么的更是很少在小鎮上出現,這些經濟貿易的邊緣化與政治的絕緣性都足以證明洛伊鎮子的貧瘠與窮苦。
不過即使是在這樣貧窮的小鎮上,“有文化”的人依然是存在的不是嗎?雖然“有文化”這種事情到底達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數是一個很深奧的哲學問題,但是在貴族壟斷資源、生產力不夠發達的海倫娜世界,能夠認識文字的人就已經足以被稱之為“有文化”了,而在洛伊小鎮的一處民宅之中,鎮子上還算有點名氣的抄寫員“霍卡娜阿姨”就是這樣一個不折不扣的“文化人”。
霍卡娜是一個三十六歲的中年女子,她的丈夫再六年前流生病去世了,她如今的親人只有一個不過十三歲的兒子,由于不是什么“身份高貴的貴族”,所以身為一個“讀書識字”者的她的“抄寫員”工作實際上就是幫助小鎮上那些并不識字的小商戶們寫信和讀信——相比于大多數務農的貧民來說,這樣的工作已經是不折不扣的“上等人”職業了,畢竟“抄寫員”的收入不菲,時間還十分清閑。
不過雖說這種“腦力勞動”的掙錢效率比種莊稼來的多,但是其實一個僅限于“識字”范疇的抄寫員也不會富裕到什么地步。
要知道如此貧瘠的小鎮上可沒有太多人需要依靠“文字”交流什么事情,貴族和大商人們又大多自己識字不需要什么抄寫員,所以對于霍卡娜來說,她平日里的“閑暇”真的數不勝數,她的“富裕”也不過是能買一棟小磚房、平日里能時不時吃一頓肉,最后再省吃儉用一些送兒子去學習算數而已。
一旦某些時候客人太少、在加上年紀漸長的霍卡娜有了脊椎疼痛的毛病,她就沒有辦法賺到夠多的錢了。
事實上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上門,這位中年的抄寫員最近甚至不得不小幅度降低了自己的“勞動價格”,以求與鎮子上的另外兩個年輕抄寫員進行競爭。
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畢竟主動降價這種事情有時候搞不好可是會起到反效果哦呀。
“我的眼睛已經花了,字也寫的不如年輕人漂亮,這樣下去可留不住客人,希望今天可以有人來吧,兒子的學費都拖了一星期了”。
擦拭著一副干凈的金邊眼鏡看向窗外,霍卡娜現在實在有點缺錢。
沒辦法,算數的學問在海倫娜世界可是門“高級”學科,算數學堂的收費自然也比識字課程這種“基礎學問”貴多了,如果再付不清學費……霍卡娜的兒子過不久可能就要被學堂趕出來了,這是一心希望兒子未來能夠加入商會的的霍卡娜難以接受的。
那么試問在如此麻煩的境遇下,一個已經不再年輕的老女人是否還有機會挽留自己孩子的學習機會呢?
答案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