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
東廂房中,易安奮筆疾書,雖然經義就那么幾本,對于其中的內容,他早已熟記于心,但每一次研讀,他總能從中感悟到不同的意境。
先賢的智慧,果真是神妙無比。
“感覺如何?”不知什么時候,魏良的身影悄然出現在了易安的身后,臉上不禁流露出了一抹欣慰。
“剛開始的時候,進步很快,只是最近仿佛遇到了一個桎梏,很難再做出什么太大的突破。”易安回想起近期的所得,如實說道。
魏良撫須微笑道:“不能急,不能急,如果一時間很難解開這個桎梏,倒不如出去走一走,換一種思路來看,說不定就解開了呢?”
他并沒有詢問易安是因為什么為難,更沒有為他解答的意思,只是引導了一個方向,易安能走到哪一步,全靠他自己。
從別人那里知道了答案,那終究是別人的,而不是他自己的,這樣可不利于成長。
“先生說得有理,是我陷入誤區了。”易安深以為然的點點頭。
“孺子可教也,明日,正好西湖有一場文會,你可以去看看,結識一些青年才俊,雖然不一定有用,但交流一下,沒準自己的思緒,就被打開了呢?”魏良說道。
其實,這件事才是他此次的目的。
只有跟別人相比,才能察覺到自己的不足。
雖然那些所謂的青年才俊,沒有幾個能入得了他的眼,但總歸還是有真才實學的,不全是欺世盜名之輩。
……
李之河知道易安對杭州人不生地不熟,于是便自告奮勇,充當向導。
對此,易安自然是沒有意見,有了李之河的幫助,能為他省去很多麻煩。
豎日,一大早易安就與李之河提前出了門。
首先由李之河帶著易安在城里閑逛了一圈,見識了一下這里的風土人情。
雖然說易安已經來到杭州兩個月了,但還真沒有怎么出過門。
杭州城的文會,一年舉辦一次,地點不定,但無外乎都是杭州城內的一些優雅之地。
在文會上,大家比試才學,若能拔得頭籌,不僅能得到偌大的名利,還有一百兩的賞銀相贈。
那些家世優越的人,自然看不上這點賞銀,他們只為了名利,來博得佳人一笑,或是為了同窗之間的羨慕,總之,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但對于那些寒門子弟來講,一百兩銀子,卻是足夠他們好一陣子的生活費了。
這個時代,書與典籍乃是奢侈品,一本書的價格,都足夠一個普通人家生活個一年半載了,正是因為這道門檻,才將無數有心求學的寒門子弟拒之門外。
……
有著李之河的引路,很快就到達了西湖外。
只聽李之河說道:“易兄弟,你快看,這里的風光如何?”
易安早就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杭州之美,在于西湖,今日總算是見識到了,那瀲滟的一池湖水,在斜陽的映射下,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