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昭勇將軍跟謝伯淳便收到了陛下的圣旨。
圣旨上說,朝廷很快便會指派祝柏云跟木劍升兩位侍郎來全權接管渭南的一切事宜,昭勇將軍跟謝伯淳從旁協助。
昭勇將軍倒是沒有太多的想法,反正無論是誰來負責賑災,他的職責都是負責渭南城的城防要務,只要渭南城不發生動亂,那其他的事情便不關他的事情。
倒是謝伯淳的心情有些復雜,陛下突然指派這兩人過來,無異于奪了他的權。
不過,這樣倒也有好處,現在的渭南就是一個爛攤子,祝柏云跟木劍升接過渭南城的一切事宜,同時也接過了渭南城的無數麻煩,能夠甩開這個爛攤子,謝伯淳的心里還是充滿了輕松的。
同時,他的心里又有些慶幸,如果當初沒有昭勇將軍的規勸,那他現在的處境可就麻煩了,那般行徑,一旦被陛下知道,那他勢必九死一生。
好在,先前的渭南城,雖然動亂不斷,但卻是有驚無險,唯一可能落人口實的地方,就是在開始之時,他的處理手段有些過激,但這些都不重要了,就猶如昭勇將軍所言,發生了這般災難,死人乃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在嚴重缺乏賑災款的情況下,他根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再加上那些難民,本就是窮兇極惡,竟膽大妄為的發起了數次暴亂,這樣一來,他便有了充足的理由,將自己先前的種種手段,都變得合理起來。
至于祝柏云跟木劍升兩個人,其實謝伯淳是不看好的,對于那些難民的破壞力,他是深有體會,哪怕對方帶來了足夠的賑災糧款,想要完全穩固渭南的形式,也并非易事。
而且稍有不慎,便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
這渭南就猶如一個燙手山芋一般,誰碰誰倒霉,那兩位侍郎,真不知道是那根弦搭錯了,竟然接下了這般危機重重的事情。
謝伯淳在獨善其身之后,雖然難免有些舍不得那些原本都到手的賑災款,但心里更多的,還是那種輕松。
總而言之,這件事情對于他來說,還是利大于弊。
直到后來,謝伯淳才聽說了那兩位侍郎之所以來到渭南的原因,為了兵部尚書的位置,倒也值得他們冒險了,財帛動人心,就是這個道理了。
況且,兵部尚書的位置,可不是區區錢財能夠比擬的。
……
祝柏云跟木劍升在接手過渭南城的爛攤子之后,可謂是忙得焦頭爛額,如果不是這件事情關系重大,他們真的很想撂挑子不干,那些難民就猶如蛀蟲一般,整天不事生產,仿佛退化到了野蠻與不開化的時代。
在幾日下來,他們的耐心都快要被他們磨盡了。
他們倒是有些理解謝伯淳先前的做法了,如果讓這些難民吃得太飽,那他們便會整日無所事事,這樣一來,就極其容易橫生事端,反之,如果讓他們就連飯都吃不飽,他們還會浪費力氣在這些無意義的爭斗上面嗎?
在剛來到渭南之時,他們也如同昭勇將軍一般,對渭南進行了一番全方位的了解,本來他們還對謝伯淳的那般行徑有些不滿,想著在回到長安之后,一定要請求陛下降罪于對方。
不過,現在他們可不這么想了,他們現在最起碼糧草充足,可是再反觀謝伯淳,憑借著那點糧草,只怕用不了多久,就會消耗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