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對他的影響,倒不是很大,他只是一個副考官,這一系列舉措,主要損害的都是朝堂之上那些高官的利益。
易安對策的大致意思是這樣的,渭南發生了前所未有的災難,當然不是以一己之力就能夠力挽狂瀾的,身為雁北王朝的官員,理應身先士卒,先不說是否是真心實意,會不會陽奉陰違,關鍵是他們是否去做了這些。
如果由一人前去賑災,先不說成效如何,這樣做的進境顯然會極其緩慢,想要盡快有效的解決這個麻煩,采取常規的舉措當然是行不通的。
如果將那些災民分成無數個批次,然后交由數個官員管轄,這樣一來,可謂是一舉兩得。
“陳家,這些年還是有一些積攢的,我們雖然失去了那些產業,但殘存下來的那些,還是能夠讓我們陳家勉強生存下去的,為了保險起見,我們最好收拾一下,就此離開長安這個是非之地,尋一處僻靜之處,這樣一來,我們最起碼不用受制于人。”族老又接著說道。
他的兩種辦法,都有一定的冒險成分,但除此之外,他們別無選擇。
陳家的眾人頓時陷入了沉默,說實話,族老的兩個辦法,他們都不想答應,不過,現在的陳家,可不是從前那個不可一世的陳家了,從陳劍儒出事的那一刻起,他們就都得夾著尾巴做人。
接下來,陳家的諸人,便開始了選擇,采取少數服從多數的策略,哪一方同意的人多,就選擇哪一個提議。
不過話說回來,這兩個對策,其實都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的。
但對他們而言,區別卻并不是很大,無論哪種對策,他們接下來從前的好日子,都勢必會一去不復返了。
族老抬眸掃視了一眼,現在的答案已經很顯而易見了,選擇第二種對策的人,要遠勝于選擇第一種對策的人。
或許,對于他們來說,反正兩種對策都是失去陳家所有的產業,倒不如選擇一條讓他們不用受制于人的道路。
不過,這個選擇,也是有著極大的弊端,只是許多人沒有重視起來罷了。
他們成為某一權貴的附庸,最起碼還能得到對方的庇護,那些居心叵測之人看在對方的面子上,最起碼還不敢在明面上針對他們。
可是他們背井離鄉的話,可就是漂泊無依了,先不說他們毫無根基,這可是一個人吃人的世界,財帛動人心,他們陳家的財富,哪怕只是一星半點,但在那些窮鄉僻壤看來,也足夠他們覬覦了。
不過,族老還是尊重他們的選擇,反正他也時日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