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已經得罪了他們,昭勇將軍也不怕得罪的更狠。
看著來勢洶洶的昭勇將軍,以及對方身后的那些將士,祝柏云跟木劍升都不禁陷入了沉默,他們現在如果執意跟對方交惡的話,那可不是什么明智之舉。
對方敢做出這般膽大包天的舉動,勢必是有著什么依仗,他們現在除了選擇妥協,可謂是別無他選。
……
次日一早,林詩茵就在朝會之上宣布將易安這個新晉狀元,前去彌補渭南城的城主空缺。
林詩茵才話音剛落,這一提議頓時在朝堂之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一甲的進士,都是要直接進入翰林院的,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更是位列一甲最大的好處之一,不入翰林院,就意味著無緣于內閣。
難道是這位新晉的狀元在什么地方惹怒了陛下,所以才受到了這般刻意的針對?
在場諸人心里不免生出了這樣的念頭。
對此,不少人的心里都有些幸災樂禍,除了文人相輕之外,他們兩黨都不想眼睜睜的看著對方成長起來,他們先前就已經拋出了橄欖枝,可誰曾想,對方卻不識抬舉,拒絕了他們的好意。
跟一個還沒有成長起來的狀元失之交臂,對于他們來說雖然不是什么損失,真正讓他們感到氣憤的乃是被拒絕。
對方選擇了拒絕,就無異于將自己的位置放在了他們的對立面上,一個新晉的狀元,又是哪里來的底氣跟他們作對。
林詩涵掃視了一眼眾人,這些人心思各異,但都是心懷不軌,對于易安的安排,她也早已想好了萬全之策,她日后還指望著易安幫她分憂呢,又怎么可能會斷絕了易安的仕途呢?
不入翰林者,不得入內閣,這是祖制,她如果公然違背了祖制,勢必會受到不少別有用心之人的聲討,她雖然不在意這些流言蜚語,但處在這個位置,還做不到隨心所欲,有很多事情她也是身不由己。
所以,為了避免這些麻煩,她還是不要留下這個隱患的好。
一念于此,林詩茵當即說道:“一甲的各位,本來就是我們雁北王朝的棟梁之材,朕也是突發奇想,如果一直都恪守成規,只怕是成不了大事的,只有歷經磨難,方可成功,不過祖制不可違,不妨讓他在翰林暫且掛個職,等渭南事了,再回翰林述職也不遲,到了那時,相信有了在渭南的歷練,他再入翰林做起事來也能夠事半功倍,更好的報效朝廷。”
她這番話,可謂是天衣無縫,雖然一直沒有開過這種先例,但從道理上來講,這個辦法是完全行得通的。
對于林詩茵的這個辦法,雖然朝堂之上的大多數人心里都有些不愿,但他們又偏偏找不出任何反駁的理由,他們總不能勸阻易安更好的報效朝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