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滿意地坐在她面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你看看書,累了就休息一會兒,可千萬不能下床啊!千萬!!”婆婆勤快地收拾起托盤上空空的碗碟,走出房間,滿心歡喜地出門買菜,準備更加豐盛的午餐。
菲菲聽到樓下屋子的大門被婆婆從外面鎖上了,而她并沒有鑰匙可以離開,這里變得更加像一座監獄。
她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緒……
菲菲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
她的媽媽是一個很自我的人,和爸爸離婚之后,就把菲菲寄養在姥姥家,自己外出打拼。
媽媽的事業很成功,又生得美貌,周圍總圍繞著許多優秀的男士。
也許第一次失敗的婚姻讓媽媽傷透了心,她非常踴躍地追求浪漫的愛情,卻再也不愿踏入婚姻的圍城。
童年里,經常有不同的叔叔出現在媽媽身邊,殷勤地帶小菲菲一起去游樂園和商店,最終,卻沒有哪一個能夠成為她的爸爸。
如今,媽媽已經年逾五十,可是由于經濟殷實,保養得當,性情又灑脫隨性,看上去仍然風姿綽約,說她三十**歲也沒人會懷疑。
在菲菲的心里,更多時候,她的媽媽更像一個坦誠的朋友,一個崇尚自由的大姐姐,一個可以給予她人生智慧的精神導師,卻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母親。
在她的思想里,好母親是嘮叨的叮嚀,是體貼入微的照顧,是一粥一飯的陪伴和呵護,而她的媽媽從來沒給過她這些。
她們更像是兩個默契的朋友,而不是親密的母女。
哪怕媽媽給她提供了優越的物質基礎和更自由開放的思想,她的心里也并不是沒有遺憾。
童年缺失的那些依戀,一輩子也無法彌補。
直到后來,她遇到了肖輝。
研究生畢業以后,她留校任教,成為一名大學老師。
這期間,經人介紹認識了當外科醫生的肖輝。
兩人的愛情并沒有轟轟烈烈,卻也情投意合,交往兩年多,馬上到了雙方談婚論嫁的年齡,可是肖輝并沒有把她介紹給家人認識的想法。
這讓菲菲覺得不被尊重,從而顧慮重重。
她把這些顧慮向肖輝和盤托出,可是肖輝看上去比她更加為難。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為什么非要把那些不相干的人牽扯進來呢?”肖輝說。
“可是婚姻不僅是選擇愛情,更是選擇一個家庭。如果我從沒走進過你成長的環境,從沒認識過生你養你的人,又怎么算得上真正了解你呢?”菲菲辯解。
“好吧,我來自一個單親家庭,我爸爸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過世了,是我媽一個人把我拉扯大的。她是個小學老師,不過退休了,現在一個人生活。好了,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肖輝言簡意賅,信息量卻大得驚人。
菲菲沒想到,肖輝竟和她一樣,同樣來自單親家庭。
她早早告知了對方自己的情況,卻是在戀愛兩年之后才得知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
她忽然覺得,似乎肖輝并不愿意提及自己的母親。